市場揭秘: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爲何“後來居上”?

來源:市場資訊

期貨日報

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其棕櫚樹種植史僅100餘年。正是依靠這“黃金百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逐步成爲其支柱性產業。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爲提高棕櫚油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上市了棕櫚油期貨,迎來加速發展。期貨日報新馬調研組發現,相較於起源較早的西非地區,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之所以能“後來居上”,離不開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有機協同。

政府支持下 棕櫚油期現貨市場快速發展

據凱利島森娜美種植園相關負責人Ezzaruddin Bin Abdul Rapar介紹,棕櫚樹原產地在非洲而非馬來西亞,在引進油棕櫚樹之前,馬來西亞因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是全球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主要生產水稻、橡膠、茶等傳統農作物。

之所以選擇大力發展棕櫚油產業,馬來西亞更多是出於生計考慮。

據瞭解,最初棕櫚樹是作爲觀賞植物引入馬來西亞的。1917年,雪蘭莪州天納瑪蘭莊園將其作爲一個商業原料引進種植。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馬來西亞油棕櫚種植及加工產業纔得到快速發展。當時,橡膠價格反覆暴跌,導致當地許多小農戶或土地面積小於50 英畝的農民/業主陷入困境,引發了生存擔憂。爲改變這一現狀,馬來西亞於1956年提出首份馬來西亞計劃(簡稱大馬計劃),將其財政總預算的15.9% 投入被聯合委員會(由政府當局和私人莊園主成立)認可的林木作物多樣化發展項目,旨在爲全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提供機會。

正是靠着大馬計劃,可可和油棕櫚種植產業在馬來西亞快速發展並壯大,對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GDP)作出了巨大貢獻。馬來西亞國家科學教學案例中心的數據顯示,1965—1985年,馬來西亞農業用地開發增加了122%,年增長率爲3.54%。在此期間,油棕種植催生出衆多下游配套產業,如磨坊、精煉廠和製造商等,並幫助馬來西亞政府將貧困率從1970年的49%降至1984年的18%。到1985年,馬來西亞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不過,1986—1995年,隨着越來越多的小農戶放棄種植糧食作物,轉而種植油棕櫚樹,馬來西亞農業用地開發年增長率降至1.43%。

急速發展必定會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和挑戰。隨着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政府部門也逐步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棕櫚油價格的高波動性使生產商和相關企業面臨較大經營風險,加之棕櫚油出口佔比提升,馬來西亞政府希望通過建立棕櫚油期貨市場,增強國家在全球棕櫚油市場中的定價權和競爭力。”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市場推廣及零售業務主管張曉善介紹,1980年,在馬來西亞政府助推下,吉隆坡商品交易所(KLCE)和吉隆坡商品結算所(KLCCH)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讓棕櫚油價格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並憑藉馬來西亞世界棕櫚油出口大國的背景,一舉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棕櫚油期貨交易市場。隨後,馬來西亞的金融市場經歷數次合併、調整,但在市場需求支撐下,棕櫚油期貨這一品種始終存在。目前,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仍在提供全球流動性最好的原棕櫚油期貨(FCPO)合約,並在一定程度上繼續鞏固馬來西亞作爲全球棕櫚油價格發現中心的地位。

正是依靠期貨和現貨市場的有機協同、共同發展,馬來西亞油棕櫚產業實現了良性循環。據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MPOB)經濟與產業發展司司長Johari Minal介紹,經過多年發展,2023年馬來西亞的油棕櫚種植面積已達到565萬公頃,棕櫚油產量達1855萬噸,出口量也從1975年的117萬噸增加至1513萬噸。油棕櫚產業對馬來西亞而言,不僅是創造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GDP)、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更是馬來西亞當地就業的關鍵產業之一。

嚴峻挑戰下 穩產提質鞏固國際地位

雖然馬來西亞油棕櫚產業發展迅猛,但過去10年馬來西亞在擴大棕櫚油產量方面也面臨着嚴峻挑戰。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一直穩定在1900萬噸左右,甚至一度經歷了下降的過程。”Johari Minal告訴調研組,雖然全球棕櫚油市場已從2013年的5781萬噸擴大到2023年的8052萬噸,但馬來西亞棕櫚油過去10年的平均產量爲1900萬噸。“一言蔽之,我們目前的生產水平不能爲全球市場需求的大幅增加而提供必要盈餘,這與馬來西亞種植面積有限和產能不足有關。”

在他看來,馬來西亞未來的戰略重點應是提高棕櫚油產能,而非探索和開發新的市場。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涌現出的新興市場需求大部分是由印度尼西亞供應,而馬來西亞因棕櫚油產能有限無法供應這部分需求。

考慮到馬來西亞領土面積不大,且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情況,Johari Minal認爲,未來馬來西亞應轉向創造高價值的棕櫚油產品,並開發具有更高價值的下游細分市場。這一戰略不僅符合市場需求,還可以通過提供優質產品使馬來西亞的經濟再次煥發活力。

此外,Johari Minal表示,馬來西亞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堅定不移,堅持國際標準和馬來西亞可持續棕櫚油(MSPO)認證戰略行動計劃,將通過對研究和創新的持續投資,提高產量和效率,從而確保油棕櫚行業的長期生命力。

“2020年後由疫情帶來的勞動力不足也是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供應的主要因素之一。”Ezzaruddin Bin Abdul Rapar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很多國家採取疫情防控政策,導致馬來西亞的外來勞工無法回到種植園工作,加之當地從事棕櫚樹種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棕櫚油供應在棕櫚果無法採摘的情況下大幅縮減。

2022年,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棕櫚油主要生產國採取出口限制政策,導致供應緊張。同期,在俄烏衝突背景下,全球對生物柴油的需求增加,進一步推高了棕櫚油價格。

據張曉善介紹,2022年棕櫚油價格大幅波動,原棕櫚油期貨(FCPO)交易量屢破新高。2023年棕櫚油價格相對平靜,2022年FCPO的交易量比2023年增加8.6%。

究其原因,張曉善表示,FCPO經過超40年的發展,已成爲食用油和油脂工業投資者尋求風險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時也是基金經理人和金融機構管理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工具。在FCPO的交易者中,58%的客戶來自境內外機構。

目前,爲了降低因勞動力缺乏給棕櫚油供應帶來的影響,Ezzaruddin Bin Abdul Rapar告訴調研組,很多種植園都引入了機械化的種植設備,例如目前採摘油棕櫚果的方式從全人工改爲“機械+人工”。

Johari Minal表示,以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事件爲特徵的極端氣候對油棕櫚產量也有較大影響。尤其是在收穫前的0~23個月影響尤爲顯著。

據Ezzaruddin Bin Abdul Rapar介紹,過去兩年,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破壞了油棕櫚的物候循環,影響了油棕櫚果的形成和發育。而拉尼娜現象期間的過度降雨損害了授粉,增加了洪水頻次,破壞了果實的疏散,導致產量下降。

“部分種植公司特別是擁有大面積油棕櫚樹的公司,近兩年已開始使用灌溉的方式進行土壤水分管理,以避免因降雨短缺而導致的植物生長受限。”Johari Minal告訴調研組,這樣做雖然生產成本會增加,但產量也會增加。有研究顯示,灌溉方式能夠爲種植公司每年每公頃增加5~6噸的油棕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