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奢侈的東西,兩個字

2023年賀歲檔,有一部別具一格的參與者:用絢爛華麗的外表包裹抑鬱症沉重內核的動畫片《深海》。

在這部切入小、開闊面大的動畫裡,失去母親陪伴的女孩就像溺入深海的水草蔫嗒嗒地萎靡不振。而不論是關於母親的一切,還是後來在夢魘裡勇敢前行的動力,都是以“陪伴”的形式存在的。

人是社會動物,陪伴不僅是生物性的心靈需求,更是置身於多元社會的我們,與這個世界相處的必要條件。這裡的“陪伴”,不止步於物理意義的相伴,同時也包含理解、信任與真誠。

疫情三年對個體與社會的改變是方方面面的,但有一點幾乎共同——多數人都對自己的生活順位悄悄進行了調整,將健康、團聚與陪伴,放在了人生價值序列的第一梯隊。

不僅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世界,所有在當下秩序裡流動的元素,都開始漸悟:在那些有相伴者同行的日子裡,人的尺度被拓展了,生活的維度被撐開了。

2023年的春聲已近,暌違已久的擁抱和相聚,顯得尤爲可貴、生動。

經歷漫長的寒冬,剛過去的春節,我們終於暢通無阻地回到家鄉,對父母、親友的陪伴,都得到了更實際、溫暖的落地。

不管你承不承認,我們與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總是存在千絲萬縷、難以分割的關係。雖然現代文明與城市化社會讓當代人原子化程度嚴重,但人終究不是註定孤寂的獨行者。而物理上的陪伴與溝通,是最基礎的幸福感來源。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第一個接觸到的親人就是自己的母親,肌膚相親,帶來的是最直接的對愛的感知。兩歲以前的依戀期,心理學家、醫生們也不建議父母在物理意義上離開孩子,一個人安全感的建立,從生命初期開始,就極大依賴與親愛之人的陪伴和共處。

中國農曆新年更是一個奇妙的節日,城市化與現代化至今,很多大城市的青年人一年只回家一次,隨着年齡增長,大都能不同程度從與家人的短暫相處中獲得新的感知。

有朋友表示,每年回家都像與父母進行了新一輪的“和解”。不是簡單的理解和擁抱,而是在一種短暫的、共享的時光裡,彼此暫時分隔的生活得到了交融和碰撞,所謂的“代溝”與“矛盾”,都可能以其他更溫柔的方式被撫平了。

當然,這是對於個體而言的微小的幸福,同樣是在春節期間,一些特殊崗位的人卻並未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比如一些危重病區的醫護人員,他們提供的陪伴,大多數時候是超出職責與義務的。

去年底,疫情防控放開後,不同城市相繼進行了一輪感染小高峰,這場沉着應對非常態時期的攻堅戰持續月餘,當你在熱騰騰的年夜飯桌上歡聚時,新聞裡也許正好推送着某地一線醫護人員的大年夜。

同樣是今年的賀歲檔,《流浪地球2》裡呈現了一場未來的人類生存危機,當地球面臨毀滅性的災難,團結與凝聚力,成爲幫助全人類渡過難關的關鍵之一。

志向與精神的共振,是一種宏大意義的陪伴,宏大中亦有隱微細膩的觸動。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爲了幫妻子實現最後的願望,帶她回到了上海老家,曾經熱鬧繁華的地方成爲一片廢墟,他們在陽臺上暢想對於家的回憶,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宏大的陪伴、微小的個體陪伴,猶如繁星相隨相伴,構成了人類社會與感情模式的基本面。

而它們背後,往往都有着相似的一種情感基礎——孤獨。

在顧城的詩裡,陪伴可以是一種靜態的浪漫:“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着不說話。”

這自然是一種詩性的表達,但寫意色彩背後亦有着現實主義的基本法則。“不說話”表達的是孤獨,但同時又有另一份同樣孤獨的生命陪伴自己,一同感受世界的寂寥,擁有同一種渺小和隱微,萬物有靈,無聲的共振此刻也成爲一種陪伴。

從心理科學角度分析,孤獨感,的確是人們對陪伴產生強烈需求的首要心理動因。人是社會性動物,再獨立的人,也會對被認同、被親近與被理解有所需求。而這些精神要素的缺乏,成爲了孤獨產生的更深層次核心。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裡,男主人公因過去的愧怍和自責,陷入了持續餘生的孤獨。他的孤獨分爲兩層,表層是喪子失妻的孤寂,更深層次則是不被理解,也不認爲自己應當被理解,是一種心靈的空虛與酷刑。

影片中持續灰濛的天空,漫天白雪,蒼白平靜的人物對白,瀰漫全片的悲傷氛圍,都將觀衆與主角共同擲往了那個空虛的世界。因爲心靈的孤獨,人物最終不會得到救贖,也難以獲得真正的解脫。

一些人享受孤獨,但這其實更多是一種能力而非癖好,即便是物理意義上享受獨處的人,也必須在其他地方、以其他方式,建立並維持與這個世界的聯結。

另一部更廣爲人知的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更是一種孤獨的存在主義集大成代表。出生於輪船、成長於輪船上的他,擁有超凡的音樂才華,卻至死都不願意踏上地面一步,他放棄名利,放棄愛情,甚至放棄生命,只因爲心中絕對的純淨,那份精神的純粹讓他孤獨終生,沒有世俗理解,沒有朋友與愛人。

藝術化的孤獨顯得美輪美奐,但在現實中,不被理解、不被允許以某種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對一個肉軀之人而言,則無疑是一種痛苦與折磨。

被理解、被接納,是整個社會對個體可以提供的基本陪伴,也是人們努力抵達的重要方向。

至此,我們可以說,陪伴不是合二爲一,不是形影不離,更不是非此即彼。有效的陪伴,可以將我們與世界聯繫起來,可以重建人的信心與尊嚴。

人與人的陪伴如此,人與社會、社會對人的陪伴更是如此。

2023年春漸至,隨着生活的煙火氣迴歸,隨着城市活力的有序復甦,我們比過去三年的任何時刻都更渴望擁抱,渴望交流與陪伴

與人人相關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生活性迴歸,就是對城市設施與市場的依賴增強了,比如出行、消費,比如文娛活動和基本的日常生活開支。

作爲社會基本單位之一的大型企業,即成爲這個時候爲人們提供生活化陪伴的一種重要硬件支持。當新的一年人們普遍更加重視與家人、愛人的陪伴,而這也給所有企業提出了思考:如何儘可能通過產品與服務,向所有人提供相互陪伴的機會,同時也傳遞一份有溫度的陪伴。

當然,如前文所說,真正的陪伴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在場,更重要的是一份理解,一份心與心的貼切和安全感。

作爲一家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企業,多年來,華潤幾乎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緊密、高度融合。有媒體統計過,在虛擬的一天裡,不算重複,華潤旗下的產品服務在人們生活中一共出現過20次,囊括了糧油、飲品、零售、能源、地產、醫藥、電子各個領域,超乎人們的想象。

而作爲一家成立85週年的企業,華潤陪伴整個中國社會走過時代更迭的風風雨雨,不僅陪伴了作爲個體的消費者,作爲社會最小單位的家庭,滿足個人日常生活需要,也陪伴了衆多的企業一同成長,陪伴了整個中國現代化的發展。

除了日常需求外,與健康相關的陪伴,更會在日後愈加被提起重視。華潤旗下的醫療、置地等各單位,都在竭盡所能地以自己的方式,爲全國同胞提供實時陪伴。

比如2022年盛暑時,華潤萬象生活就第一時間在員工羣裡召集了志願者,赴突發火山的重慶北碚等地進行支援。同年入秋之際,華潤健康旗下的20餘家醫療機構,還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了近50次專題義診及疾病科普活動,爲大衆的健康提供溫暖的守護。

本質上,華潤一路走來,始終與我們相伴同行,在逆境中不離不棄,在春暖花開時送上歡歌笑語與熱情擁抱。

陪伴,是華潤永恆的品質。唯有當人、家庭、企業、各團體組織協同發展,構成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秩序,整個社會纔可能更好的向前發展。

作者 | 西 西

編輯 | 鄒迪陽

統籌 | 蔡志華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