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AI浪潮 大學頂得住嗎(賴祥蔚)

大學文憑的貶值由來已久,AI會帶來更大的衝擊,如果大學教育還不提早因應與調整,則文憑貶值、乃至於大學存在價值的快速減損,就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了。(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AI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恐怕沒有。最起碼,在教育體系,尤其是大學,恐怕還沒有充分做好必要的準備。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是人工智能,對未來社會的衝擊面向非常廣泛,主要在於人工智能對於真人智能的取代。最顯而易見的衝擊,就是有許多人力作業已經開始陸續被取代。

李開復等國內外的AI專家已經分享過很多立刻就會被取代的工作崗位,茲不贅述。這麼多的人工作業會被AI取代,產業界以及政府應該有什麼配套措施,這是一項非常需要前瞻眼光的安排,攸關未來的國家能力。

至於在教育界,例如大學,也應該有配套措施。大學當然不只是新鮮人力的養成所,但培養產業所需的新血仍然是重要功能。如果AI正在改變未來產業的面貌,大學該怎麼因應?從宏觀的方向來說,大學結構與院系該怎麼隨之調整?這就涉及了學院、學系的轉型。從微觀的方向來看,師資能力與課程的設計也應該有逐漸轉型的安排。

所以如果要往這個方向去進行前瞻規畫,教育界的領導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要了解AI可能造成的影響。

舉例來說,AI可以做到的包括語音辨識,而且是即時語音辨識,甚至可以立刻翻譯以及模仿真人發音,美國總統就曾經展現過這種科技成果。在這種科技趨勢之下,外語教育應該怎麼因應?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雙語國家政策,這個政策在教育面向又應該如何因應AI浪潮?

ChatGPT也是一種AI應用,雖然準確性一度被質疑,但是進步非常快速,新的版本一定能符合更高的期待。有這種科技服務,在教育現場應該怎麼調整教學內容?畢竟從網路登場之後,有很多學生就開始質疑人文社會科背誦的必要性。如今有了ChatGPT或是更新、更理想版本的類似服務,學生更加會覺得傳統教育方式已經過時。

大學文憑的貶值由來已久,很多大學生需要這張文憑,但是進入職場就業之後,回想實際從大學所學到的,恐怕不如預期。AI會帶來更大的衝擊,如果大學教育還不提早因應與調整,則文憑貶值、乃至於大學存在價值的快速減損,就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了。

在AI時代,大學如果不能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又如何能以身作則去擔任教育的工作?當然,不同學院、不同學系受到AI衝擊的程度各有差異,如何因應也絕對不是官員說了算,可能需要AI專家與各領域學者一起腦力激盪,才能摸索調整的方向與節奏。這是一件很難的大工程,應該也是決定未來大學與院系興衰的重要工程。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