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教宗舉白旗的勇氣(趙政岷)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右一)近日呼籲烏克蘭舉「白旗」進行和談,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三)以遠距的「虛擬調解」駁斥。圖爲2023年5月澤倫斯基訪義大利及梵蒂岡,與教宗會面。(摘自烏克蘭總統府官網)
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不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哈瑪斯仍烽火連天,金門與廈門海上也平靜不下來,當各界怒目相向、各有立場,要如何才能平息善了?日前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接受媒體訪問,提到了舉「白旗」進行和談的勇氣,引來各方議論。但真不能舉白旗嗎?當戰壕中槍炮交織,不舉白旗要怎麼停火?
教宗方濟各是在接受瑞士公共廣播公司專訪時,被問及烏克蘭國內正在辯論,如果無法取勝是否應該投降?但這是否將使強國侵略弱國之舉變成理所當然?記者問教宗是否相信烏克蘭有需要「投降、也就是舉白旗」?或這種投降只是對強者(普丁)行爲的合法化?教宗迴應表示,「我相信最堅強的是能看清現況、爲人民着想,勇敢舉『白旗』進行談判的人。」他強調,「談判代表勇氣,當你發現已經『戰敗』,情勢不利時,你必須要有勇氣去談判。」
方濟各坦言,人們或許會爲談判投降而感到羞愧,但「戰爭將造成多少傷亡?應及時展開談判,尋求一個可以擔任調解人的國家纔是上策。」他並點名土耳其等國家已主動提出願意擔任俄烏衝突的調解人,呼籲雙方在局勢再度惡化之前,不要羞於啓動談判。方濟各也曾多次試圖讓梵蒂岡擔任俄烏調解人的角色。而在談及以哈戰爭時,他更直言「談判絕非投降,而是讓國家免於自我滅亡的勇氣」,「戰爭是雙方所造成,而非單方引起,應由雙方負責。」
要講出這樣的話,本身就需要多大的勇氣?絕不是多數世界領袖媚於時勢、觀風向,只敢講出政治正確的話。在普立茲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茱莉亞.凱勒所寫的《投降輸一半:破解堅持的迷思,建立適時放棄的生活新策略》一書中就指出,毅力與堅持不是絕對的美德,適時適度地放棄大有必要,這正是轉變的智慧。
有時退一步,纔是前進的正確之道。但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導「半途而廢就是失敗」,爲了獲得他人的認可,也想展現自己的毅力,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肯說「不」。但事實上放棄纔是大腦最困難的動作,它需要高度認知靈活的能力。換句話說,「轉換跑道」、「設立停損點」,這些思維其實就像大腦的有氧運動一樣,有助於讓自己的身心保持柔軟與彈性。害怕被當作半途而廢,只會讓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事物。
想想當年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去年的柯文哲與侯友宜,看看普丁與澤倫斯基、尼坦雅胡與哈瑪斯,再想想目前臺海的金廈風雲與兩岸關係,我們要舉白旗嗎?千萬不行啊!但爲人民想、不要戰爭,讓國家免於自我滅亡的地步,我們要不要勇敢進行談判?當然要啊!那我們還在堅持什麼?還不能出團去大陸旅遊嗎?放棄就是創造機會,爲守住面子而不敢動很孬,大家一起來學學「放過自己」的練習吧!(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