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對抗路線 民衆投不信任票(陳冠安)

賴清德總統表達願意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民進黨團26日跟進喊話,要求立法院長韓國瑜(中)應主動召集協商。(本報資料照片)

國會改革法案不出意外在上週被憲法法庭宣告幾乎都違憲,實質的關鍵條文,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調查聽證權、藐視國會等,幾乎全部失效。隨後,總統府立刻表示,賴清德願意在朝野黨團有共識的情況下,就總統憲法職權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

不過由於新法失效,而按照舊法,總統國情報告單純就是報告,無任何回答義務。因此在野黨皆認爲沒有必要,表示反對,民衆黨總召黃國昌更直言,叫賴清德在總統府開記者會就好,毋須到立院。從藍白兩黨對賴的態度,不難想見,在國會改革法案被大幅宣告違憲之後,朝野衝突勢必加劇。

就目前來說,包括《憲法訴訟法》、《選罷法》、《公投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以及還在僵局中的114年度總預算,都會是短中期內藍綠白短兵交接的戰場。尤其是總預算部分,朝野各方已多次協商,然僵局仍未解決,行政院始終不肯依照三讀法律來合法編列原民禁伐補償預算。

隨着時程推進,總預算僵局勢必壓力愈來愈大,不過以最新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來看,執政黨的壓力可能更大些。因爲有高達37.4%的民衆認爲總預算僵局,民進黨要負最大責任;24.6%認爲朝野責任一樣大;僅14%認爲是國民黨的責任。有意思的是,相比泛藍泛白認爲民進黨要負責者高達6、7成,即使是泛綠支持者,也只有32.1%認爲責任在國民黨。甚至,連一向不喜歡藍營的20至39歲年輕世代,都只有不到1成的人認爲國民黨要負最大責任,是各年齡層最低的族羣。

簡單來說,民進黨現在將總預算僵局的責任算在在野黨的論述,連綠營支持者都無法接受。因此,隨着僵局無法化解,相較上個月,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與不滿意度的差距再度拉近,從9月的7.4%縮小到目前的3.9%。可以預期,死亡交叉即將到來。卓內閣不受民意青睞的趨勢也連帶影響綠營聲勢,泛綠基本盤即從4成下滑到3成7。

從民調趨勢來看,朝野對立的政治對抗並未鞏固賴清德微弱的4成基礎,更不能掩蓋其執政不利,民生問題叢生的施政弊端。倘若賴繼續採取高度政治對抗,以爲可以把在臺南市議會的方式拿來對付立法院,那賴政府很快就會迎接就任以來第一個政治危機。

不過從過去賴清德愈逆風就愈頭鐵的政治作風來看,在勢必加劇的政治對抗中,賴很可能會採取更強硬的做法。比如《憲法訟訴法》修法,在野黨必須做好準備,賴清德很可能會選擇不公佈三讀通過後的法律來進行反制,以繼續實質掌控,用司法權來對抗立法權。

倘若真走到這一步,過去不曾上演的憲政危機將很可能在賴清德任內一一上演。以目前壁壘分明的政黨對抗來說,最終受到傷害的,不會是在野黨、執政黨,而更可能是臺灣民衆對民主政治的體制信任。(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