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文化大學的雲霧該散了(王尚智)

文化大學老董事長張鏡湖身故後,董事長懸缺已久,董事會與高層人事動態深受各界矚目。(本報資料照)

身爲位居陽明山的最高學府,文化大學卻經年彷彿被利益掠奪的一片黑暗深海,成爲各路怪獸啃蝕撕咬的對象!

文化大學是私立大學當中最早洞悉社會趨勢需求,將「教育推廣」伸向四年大學學制之外的民間進修學習,這個初衷造就出了「金雞母」,卻也引來包括校友在內的多方覬覦,在家族內部紛爭之際滲入董事會經營,最終成爲一顆斗大不去的毒瘤。

文化大學近十年來的遭遇,上述這一百多字就可以講完。但在向來以輕鬆多元、四季鮮明而知名的校園風景中,只有部分學生會感受到經營高層「深淵化」的詭異與衝突,因爲教授師長與行政人員據說各自分屬董事派系,系所院辦主任更迭頻繁,剛入學的新生迎來的都是這些「董事派系相爭」的風聲耳語。

最特別的是,山上山下的學校裡總不時穿梭出入着一些「外面的人」,理直氣壯巡視着校園、指望着樓館,據說都是一些建設公司老闆身邊的親人爪牙,但在校內或都擁有着秘書、主任,甚至董事的不同身份。後來這些人甚至直接以一個「悠達天下」的公司名義出沒,並且隸屬於一個來由不清的「華岡興業基金會」!這個以創辦人生前之名的基金會,操控學校董事會做出衆多離譜決議,當中甚至將校內「大忠館」、「大慈館」的資產轉移至其下,還管理、轉移、吞併了推广部「金雞母」每年數億的經營收入。

關於一座私立大學整個權力治理體系被「侵蝕」的離譜與手法,文化大學堪稱徹底是一個演示的範本!私立大學在臺灣多屬家族創辦經營,一旦家族內訌,引入外來勢力,結果「反被竄位,上下其手」!其實若非幾位關鍵者「貪得無厭」到內部告發而曝光,整個文化大學完全會被長期獻祭在少數人的貪慾操弄之手。

而這也是爲何這次教育部難得「出手」,最終由政府強勢介入文大董事會改組,竟然會廣受社會輿論歡迎的主因了!文化大學創辦人張鏡湖於兩年前過世,「董事長」位子被董事會搞成懸缺不補,因爲校方控告起訴張冠羣等幾位涉嫌背信侵佔的董事,需要「法人代表」才能完成程序,張冠羣等人利用這個程序瑕疵繼續掌握董事會。

教育部這次請來已退休的臺大前副校長陳泰然,出手收拾這堆媒體圈公認的「險惡的爛攤子」,陳泰然除了要引入真正的教育專家與社會賢達「重組董事會」,另方面也需要面對內部早已盤桓糾纏的人事派系。「毒瘤」的摘除極不容易,除了追索回校產將涉及漫長法律訴訟,潛伏在內部財務與人事的「暗樁」仍有可能長期伺機、掣肘且對抗。

文大新任董事包括了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前教育部長吳清基等人,由「現任」公立大學校長去參與一所私立大學的重建,幾乎是前所未聞的事!這也意味着教育部與陳泰然意欲「重建、撥正」文大經營治理的決心,讓滿是利益族羣巡弋撕咬的私校深淵,重新奠定一柱「專業治理」的定海神針。

臺灣的私校經營近年在「少子化」的衝擊下,長久經營的弊端赤裸涌現,「辦學」只剩犧牲師生、吸吮校產的圖謀與行徑,亟待一個「專業重建的典範」!文化大學需要「顯正而驅邪」,讓美麗的陽明山頂少些人性的貪婪惡臭。踐踏欺傷教育本業、道德本懷的人自古都說得下地獄,文化大學被惡鬼繚繞的雲霧也該散了。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