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誰脫誰的鉤(石齊平)
(圖/設計劃面)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裡曼撰文指出,當未來歷史學家回顧動盪不寧的2022年,中國結束過去40年與西方經濟穩定融合,並且在策略上走錯路以致失去美國支持,可謂當年最重大事件,爲往後帶來的影響更甚俄烏戰爭。佛裡曼並創造了一個詞:「中國出走(Chexit)」來形容此一歷史發展的新形勢。
作爲補充,《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布瑞薛以縮寫英文字首ABC,形容中美整合年代落幕。他指出,如今西方跨國企業考慮新廠選址時,採取的都是ABC策略,也就是「除了中國,哪裡都行(Anywhere but China)。」
佛裡曼2005年以《世界是平的》一書揚名全球,從書名看就知道他是一個慣於從大格局大歷史思考的專欄作家,所以這一次他點出「中美脫鉤」應是2022年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其後續影響更勝於俄烏戰爭, 此一「大歷史」觀點,我相當同意。可惜他文中其他的許多分析與論點有失嚴謹,甚至相當偏頗,難以掩飾作爲美國專家固有的美國霸權心態。
一、首先,必須看清今天中美關係本質上是一種「修昔底德陷阱」,老大、老二之間的矛盾,作爲老大的美國,防範、遏止、打壓作爲老二的中國,是一種邏輯的必然,美國的對華戰略,從歐巴馬的「重返亞太」到川普的「美國優先」再到拜登的「戰勝中國」,折射出了美國面對中國強勢崛起的心情,從不安到焦慮甚至到恐懼的日甚一日。但作爲另一方的中國,從一開始的韜光養晦到已成爲美國頭號目標,開始施展一切手段對付中國,中國始終都是儘可能地忍讓妥協,做被動的因應。
一直到2021年3月18日,那一天,中國外交官楊潔篪和王毅對着美國外交官布林肯和蘇利文,第一次以義正嚴詞的口吻告訴美國,「你們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地對中國說,你們要以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對話;你們早已沒有這樣的資格了。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自此之後,到目前中共二十大,習近平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雙方博弈態勢明顯出現了翻轉,也讓美國各界感到了不適應,包括佛裡曼。
二、佛裡曼說,中國「失去了美國」,這話不錯,但也必須看到美國「也正在失去中國」。對全球化有深入研究的弗里曼應該知道是誰在一個勁地「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的。美國戰略家對中國的焦慮近來已到了幾乎歇斯底里的地步,不惜自斷手腳犧牲本國企業重大利益也要把中國往死裡打。
三、布瑞薛說的ABC,恐怕遠遠不是事實。看看德國總理蕭茲訪華,多少德國大企業想跟團而不可得。今年前3季德國對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114 %;今年前8個月,韓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長59%,這些,能說是ABC嗎?
四、作爲著名專欄作家的佛裡曼應該看到,中國正在開始走一條自己的路了,不僅在經濟上強調大內需、統一大市場,在發展道路上也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的此一選擇並非完全來自於美國的打壓,更多的是源自於中國從現實經驗及理論探索中的領悟,就此而言,中國的確是,在開始脫美國的鉤了。
(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