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在野黨的戰場

圖爲立法院院會處理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通案項目並進行表決,國民黨、民衆黨以人數優勢通過藍白黨團提案,民進黨團雖高舉「反對」,但仍無力阻擋。(姚志平攝)

民進黨拋出的「大罷免」自2月1日起正式起跑,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綠營的戰略目標,並非拉下單一立委席次,而是要藉此過程裂解藍、白陣營身爲國會多數的正當性,以求弱化2028年可能的「藍白合」能量。其破解關鍵,不在於加入互罷混戰,而是國民黨與民衆黨能否堅持扮演好忠誠的反對黨角色。

民衆黨在歷經2024大選當老三、精神領袖柯文哲身陷囹圄後,獨立角逐總統的能量正在消失中,這意味着藍白有愈來愈高的機會結盟共打2028。因此,民進黨在追求長期執政的前提下,眼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前把藍白合的衝擊性降至最低;在此邏輯下,農曆年後於全臺啓動的大罷免,應可視爲民進黨備戰2028的起手式。

對民進黨來說,藉由罷免扭轉朝小野大,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有當然最好,沒有也無妨,因爲只要發動以仇恨爲基底的罷免戰,朝野之間註定只有對立、沒有合作,這將有助於誘敵把重心放在政治性法案進行反擊,而無暇於推動民生法案,這會讓輿論開始質疑藍白空有席次、專搞政治,這對政黨形象當然是有弊無利。

面對綠營凌厲攻勢,藍白爲了安撫基本盤,很難不透過「以罷制罷」的方式做迴應;畢竟,真要論哪些立委該被罷免,長期怠忽職守的民進黨立委是罄竹難書。但在攻防之際,國民黨與民衆黨必須謹記,在野黨的戰場只有一個:就是國會,代表多數人民修訂法案、監督預算,既是本務,更是爭取民心的最快途徑;若舍此不爲,只有一味地隨綠營起舞互相潑糞搞罷免,就算真能罷掉几席綠委,卻可能因此掉入綠軍圈套,提前輸掉2028年的大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