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子宮,胎胎生皇帝
顏值即正義!這話不一定對,但用在婁昭君身上倒是恰到好處。當她第一次見到高歡時,就知道自己非他不嫁。
當時,高歡只是懷朔鎮的一個大頭兵,除了長得帥,幾乎一無是處。而婁昭君出身鮮卑貴族,是真定侯婁提的孫女,上門求親的人都能從洛陽城外排到婁府大門。
在中古時代的世家聯姻中,出身很重要。高歡雖號稱出身渤海高氏,先輩也曾做過郡守、刺史等一方大員,但自其祖父高謐開罪皇帝后,高氏家道中落。高歡的父親高樹生沒能成功轉型,一輩子游手好閒。高歡出生時,母親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和姐夫撫養長大的。
婁氏與高氏兩個家族的雲泥之別,讓婁母堅決反對女兒的決定。但婁昭君鐵了心要下嫁高歡,婁母毫無辦法,只能開出條件:只要高歡湊足聘禮到婁家明媒正娶,她就同意這門親事。
有了母親的保證,婁昭君立即讓婢女偷偷給高歡送錢。
最終,高歡抱得美人歸,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折,並在隨後的歲月中,創造出一段令人咋舌的帝王傳奇。
婁昭君與高歡結合之初,確如婁母所料,二人的生活顛沛流離。
高歡是個眼裡有活的人,會來事兒。之前一直沒能出人頭地,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窮。自從婁昭君嫁給他後,高歡短時間內就在妻子的資助下,拉起了一支數百人的小型武裝力量。
見到高歡一朝變成“鳳凰男”,懷朔鎮將段長開始對這個窮小子刮目相看。他拉着高歡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我看你有經天緯地之才,終不會在我這裡荒廢歲月。我打算把我的子孫都託付給你,還望你以後飛黃騰達了,不要忘記我們!”段長的話對高歡的激勵作用極大。後來,他執掌國柄後,也果真照顧段長一家,追贈段長爲司空,並給段長的子孫後代加官晉爵。
爲表示誠意,段長決定先將高歡任命爲軍中函使,讓其負責懷朔鎮與都城洛陽之間的通信工作。這原本是份開拓視野的美差,可高歡卻在第一次去洛陽送信時得罪權貴,遭人毒打,差點小命不保。
原來,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後,遷都洛陽的鮮卑貴族們就陷入崇尚漢化、重文輕武的風氣中。朝廷內部,武官要比同級別的文官地位低半截。像高歡這種初出茅廬的邊鎮人士,居然敢在貴族賜食的時候,與主人同桌吃飯,成何體統?不打你打誰?
得知高歡遭人毒打,婁昭君既憤怒又心疼。她主動要求隨軍,到營中照顧高歡起居飲食,直至丈夫完全康復。
高歡心裡也很憋屈,他不明白爲何同樣生而爲人,邊鎮將士只配在前方浴血奮戰,而後方的貴族卻可以肆意捉弄甚至懲戒他們。在養傷期間,他還親眼目睹洛陽城內的禁軍燒了禁軍統領家的房子。對於如此作亂犯上的軍中譁變, 朝廷居然置之不理。高歡很難想象,這種朝廷,還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嗎?
果然,不久後,六鎮軍民因討薪不成,發動震驚天下的“六鎮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王朝統治。天下大亂,傷好的高歡也躍躍欲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婁昭君。
▲北魏六鎮起義示意圖。圖源:網絡
沒想到,身爲鮮卑貴族的婁昭君居然舉雙手贊成高歡的決定。
她提醒高歡,若君真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此時就應該散盡家財,廣交賓客,壯大聲威。如此,纔有機會在各路諸侯中脫穎而出。
她還建議高歡可以先投靠周邊勢力強的諸侯,待日後看準形勢,再脫身單幹。
於是,高歡和姐夫尉景率部投奔了河北起義軍首領杜洛周。
當時北魏六鎮起義勢頭正盛,緊隨杜洛周之後,爾朱榮、万俟醜奴、鮮于修禮、葛榮等人也籠絡了大批人馬,在邊境上舉義。
然而,值此梟雄並起之際,杜洛周卻安於現狀。
領導沒有開拓精神,必然影響小弟的發展前途。對此,婁昭君替高歡憂心忡忡。她主動找到高歡的姐夫尉景和自己的姐夫段榮,說服他們與高歡一起做掉杜洛周,將這支已經打出名號的義軍收入囊中。
誰知,這場經過精心策劃的刺殺,最終卻以失敗收場。好在,計劃開始前,高歡等人已想好退路。計劃失敗後,他們就順勢投靠了葛榮。
葛榮與高歡一樣,原先也是懷朔鎮鎮兵出身。所以,投奔了葛榮的高歡一度以爲,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奮鬥目標。
葛榮靠內部造反起家。他原先不過是這支義軍中的一個分支頭領。老大鮮于修禮被部下殺害後,葛榮就順勢吞併了他的隊伍,成爲當時河北起義軍中聲勢最爲浩大的一支。
可是,婁昭君照樣看出了葛榮的自大。她認爲,天下各路起義軍中,唯有發家於北秀容川(今山西朔州)的爾朱榮最能成氣候。因爲,爾朱榮的隊伍都是家兵,個個長得五大三粗,一等一的套馬漢子,與當初依靠賀蘭部發家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很像。跟着他,咱們或許纔有更大的機會。
就這樣,高歡又一次作出了人生重大抉擇——投奔爾朱榮。
▲爾朱榮。圖源:影視劇照
爾朱榮一開始對前來投奔自己的高歡十分看不起。這導致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高歡一家生活清苦。
此時,高歡與婁昭君已經相繼擁有了高澄、高洋兩個兒子。作爲顧家的男人,高歡覺得特別對不起妻兒。反倒是婁昭君覺得沒什麼,她認爲男兒應該志在四方,做個偉丈夫,家裡的事,就全交給她好了。
高歡追隨爾朱榮征戰期間,婁昭君留在家裡照顧一家老小。天冷了,她就出門,在帳篷外燃馬糞取暖,還不時製作棉靴,贈予親族部屬,與他們一起吃大鍋飯,共渡難關。
正所謂“是金子到哪都會發亮”,一次,高歡跟着爾朱榮去馬廄,恰逢一匹烈馬在裡邊搗亂。高歡趕忙衝入馬廄,三兩下把烈馬馴服,臨了還不忘提醒在馬廄外的爾朱榮:“對付惡人,也得這麼辦!”
當時,爾朱榮正爲下一步的軍事推進感到煩惱,聽高歡這麼一說,就趕緊詢問對方有何良策。
高歡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亂,孽寵擅命,朝政不行。而您神功聖武,正是時機打出“清君側”旗號,號召天下羣雄撥亂反正,如此大業既成。當然,這也是我高歡的個人意願!
爾朱榮聽罷大喜,拉着高歡的手回帳詳談。兩人從中午聊到深夜,高歡出來時,已經成了爾朱榮身邊的首席軍師。爾朱榮之後甚至公開表示,假若哪天他不在了,能代替他統領全軍的,唯賀六渾(高歡小名)耳。此後,依照高歡的計謀,爾朱榮果斷出兵洛陽,在“河陰之變”中,屠盡北魏一干宗室大臣,控制了朝廷的實際權力。
在正史中,這一系列重大歷史變故並沒有婁昭君的身影,但草蛇灰線早已埋下,這背後少不了婁昭君的推波助瀾。
爾朱榮掌控北魏實際權力後,他的盟友元子攸以宗室的身份被推舉爲新帝,即孝莊帝。作爲爾朱榮的“頭馬”,高歡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他以定策之功,被封爲銅鞮伯,躋身貴族之列。
然而,孝莊帝與爾朱榮的分歧,此時卻是越來越大。察覺到老大的危險,高歡極力勸爾朱榮順勢稱帝,可對方這次並未採納他的建議。結果,孝莊帝先發制人,迎娶了爾朱榮的女兒,並假借爾朱氏產子之名,將爾朱榮騙入宮中刺死。
爾朱榮死後,侄子爾朱兆繼承了叔叔的權力。但,爾朱兆是個莽夫。不多時,充滿智謀的高歡便趁機收編了他的六鎮餘部,起兵與之決裂。
經過一輪激烈的對抗,高歡終於在中興二年(532)的韓陵之戰中,掌握主動,攻入洛陽,推翻了爾朱氏集團,擁立元修(即孝武帝)爲帝,以大丞相、渤海王的身份控制着北魏朝政。
作爲曾經的“軍嫂”,婁昭君苦盡甘來,成爲一代王妃。
▲婁昭君。圖源:影視劇照
不過,身份轉變後的她,卻沒能因此而盡享齊人之福。因爲,自掌權之日起,高歡就納爾朱榮的女兒大爾朱氏爲別室,以此來安撫原爾朱集團成員。
換句話說,婁昭君做王妃,實際上就是要與別的女人一起分享丈夫高歡的愛。但婁昭君很大度,她主掌後宅,做事只講究對錯,從不因某事將矛頭對準丈夫身後的其他女人。她還時不時給那些命運不能自主的女人們施加恩惠。因此,高歡的後院始終以和平相處,很少發生矛盾。
高歡掌權北魏的模式,與爾朱榮頗爲相像。孝武帝元修即位後,也迎娶了高歡與婁昭君的長女高氏爲皇后。隨着時間推移,孝武帝對高歡的擅權也越來越不滿。後來,孝武帝出走洛陽,投奔高歡的對手宇文泰。儘管孝武帝最終難逃一死,但高歡所領導的東魏與宇文泰所領導的西魏,對峙爭雄的局面卻就此形成了。
由於宇文泰初時的實力遠不如高歡,因此,在作戰時宇文泰謹慎用謀,高歡吃了不少敗仗,連帶着婁昭君也吃了不少苦頭。
沙苑之戰爆發前,高歡又一次率部出征,恰逢婁昭君身懷六甲,即將臨產。半夜,婁昭君產下一對龍鳳胎,自己產後大出血,危在旦夕。身邊的人都十分擔心婁昭君的安危,打算快馬加鞭去追回高歡。婁昭君卻拼盡全力告知衆人:“王出統大兵,何得以我故輕離軍幕?”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們現在把高歡叫回來能頂啥用處,別徒增大王的煩惱便好。
高歡得勝而歸後,聽聞妻子的深明大義,欽佩至極。或許正因如此,即便高歡後來又續娶了廣平王妃鄭大車、柔然公主鬱久閭氏,但在他心目中,婁昭君始終無可替代。
▲大爾朱氏。圖源:影視劇照
他們不僅是夫妻,更是政治盟友。
東魏天平四年(537),高歡兵敗沙苑。那一陣子,宇文泰以寡敵衆的教科書式操作始終在高歡的腦海中浮現。
爲了給老大找回自信,高歡的小弟侯景主動請命,說只需要借給他兩萬兵馬,就能打得宇文泰滿地找牙。
▲宇文泰。圖源:影視劇照
對於侯景的忠心,高歡是清楚的。不過,他剛剛遭遇大敗,侯景的提法是否可行,抑或別有用心,他也拿不準。他將自己的猶疑告訴了婁昭君,並堅持認爲侯景忠心耿耿。
誰知,一向支持丈夫的婁昭君,此時卻提出了不同意見。她認爲,侯景借兵,只會借而不還。到時,侯景利用手上的兵力謀反,才遭遇大敗的高歡定然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再者,侯景是高歡手下重要的謀士和將領,一如當初高歡與爾朱榮那般。如若放任侯景和宇文泰火併,萬一出點什麼狀況,也是高氏集團難以承受的。
所以,婁昭君認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打宇文泰,十分不可取。
高歡聽了婁昭君的話,立即終止了借兵給侯景的念頭。後來,侯景果然叛逃南方。
東魏武定五年(547)正月,高歡逝世。至死,他也沒有改朝換代,甘爲人臣。
高歡死後,其與婁昭君的長子高澄,繼承了父親的衣鉢。東魏實權早已事實上掌握在高氏家族手中,從高澄成爲渤海王起,他就爲下一步稱帝做着周密的安排。
但人算不如天算,武定七年(549),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時,高澄卻意外被身邊的膳奴所殺。高氏奪權,瞬間付之東流。
此時,高氏面臨着巨大的危機。爲護住丈夫的心血,婁昭君忍住喪子之痛,秘不發喪,力排衆議,將一向在高氏內部不被重點關注的次子高洋扶上王位,繼續完成高歡未竟的遺願。
然而,新上位的高洋卻耐不住性子,想立即改旗易幟,登基稱帝。爲此,他專門求教母親,希冀得到婁昭君的支持。
婁昭君聽聞兒子想造反,突然暴怒稱:“汝父如龍,汝兄如猛獸,皆以帝王之重,不敢妄據,尚以人臣終。”你一個剛剛參加政治工作的年輕人,尚無任何建樹,現在就想學人舜、禹搞禪讓,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高洋還以爲,母親是頭髮長見識短。於是,他召見全體高氏勳貴,並將篡位的意圖告訴他們。哪料,大部分將領看了一眼婁昭君,又看了一眼高洋,全都默不作聲。
最後,還是斛律金和賀拔仁兩位重臣率先開了口,他們唯婁太妃馬首是瞻,堅決反對高洋推行禪讓計劃。
高洋還是不信邪,他去信詢問高歡的舊部司馬子如、高嶽、高隆之等人,得到的回覆全都是不甚贊同。而高洋身邊的長史杜弼則乾脆告訴主子,如今誰力主禪讓,誰就是想禍害大王的逆賊,理應處斬。
由於懷朔勳貴以及高氏集團的反對,高洋只能暫時取消篡位的動議。不過,他的內心始終不爽於母親的阻攔,甚至爲此埋下了日後怨懟其母的種子。
其實,婁昭君的意圖,早已被杜弼點破,即“關西既是勁敵,恐其有挾天子令諸侯之辭,不可先行禪代事”。關西就是宇文泰部。要不是宇文泰的崛起,或許在高歡時代,高氏就能成爲天下之主。只不過,宇文泰崛起後,高歡幾乎沒佔過任何便宜。如果此時高洋選擇篡位,那宇文泰完全可以藉此機會,以天下正朔之名討伐高洋。萬一高洋不是宇文泰對手,高氏辛辛苦苦攢下的基業,豈不瞬間付諸流水?
婁昭君不想冒這個險,可一心只想當皇帝的高洋,卻始終吃不透母親的意思。
隔年,武定八年(550),高洋一步到位,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自立稱帝,史稱北齊文宣帝。誰也沒想到,高洋打臉來得如此之快。聽聞高洋篡位,執掌西魏大權的宇文泰立即率部東征。所幸宇文泰出征途中,天降暴雨,“諸軍馬驢多死”,東、西之間的這場大戰纔沒有迅即爆發。
在高洋的尊奉下,婁昭君住進皇宮,成了北齊的“宣訓太后”。
▲婁昭君。圖源:影視劇照
既然號稱“宣訓”,婁昭君應有訓導督促高洋的責任。而身爲皇帝的高洋,也應時時聆聽母親的教誨。可自從高洋稱帝后,人的劣根性就逐漸浮現。他遺傳了父親高歡的嗜酒成性,卻沒有學到父親的節制本事,喝醉酒了就喜歡殺人、亂性。嫂嫂元仲華以及父親的寵妃大爾朱氏,都先後成爲他的逼奸對象。據傳,高洋逼奸嫂嫂乃源於哥哥高澄曾姦污他的妻子李祖娥。因此,現代史學家認爲,嗜酒、亂性可能源於高歡家族的精神遺傳。
正史表明,這一時期,婁昭君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時的她,儼然就是高氏集團與懷朔親貴之間的“保護傘”。即便高洋在位期間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若因此忤逆一向強於政治的母親,他的下場,可能分分鐘比被膳奴所殺的高澄還慘。
這一點,在高洋借醉酒摔傷母親之後,暴露無遺。
天保七年(556),已經做了七年皇帝的高洋徹底放飛自我。他在喝醉酒後,徑直闖入婁昭君的寢殿。當時,婁太后正坐於榻上閉目養神。高洋二話不說,將其母連人帶榻掀翻,導致婁昭君倒地,重傷不起。
事後,高洋醒悟,“大懷慚恨”。他擔心母親責罰,遂令人在太后宮前架起柴火,席地而跪,並下旨讓大臣出盡全力杖責自己,以此減輕他忤逆母親的罪過。
婁昭君也看出了高洋演戲的成分,遂令人改笞腳五十,事情因此作罷。
接受了處罰的高洋還是不敢怠慢,在太后面前“衣冠拜謝,悲不自勝”,併發誓從此戒酒。直到此事過去大半個月後,高洋纔敢照舊。
由此可見,婁太后在高洋時代的地位是不容侵犯的。
正因如此,婁太后才能在嗜殺成性的高洋麪前,保下另一個兒子的性命。
高洋即位伊始,即將年僅六歲的兒子高殷立爲太子,希望他既能熟習漢人的儒家文化,也能像父祖一般馳騁沙場,建功宇內。經過儒家的洗禮後,高殷卻對祖上流傳下來的弒殺極度厭惡,這導致高洋一度認爲太子不成器。
可高洋並不想像哥哥高澄那樣,死了由弟弟即位。他想家天下,也想擺脫母親婁昭君的影響。於是,他打算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殺掉,如此,兒子高殷將來繼承皇位便沒有任何險阻。
高洋首先找藉口把三弟高浚和七弟高渙殺掉,隨後把屠刀伸向其他親兄弟。當時,介於高浚與高渙之間的嫡子,僅常山王高演一人。所以,高洋想集中火力對付這個六弟。
可是,事情卻難辦了。
高演自小才智超羣,很得母親婁昭君的歡心。沒辦法,高洋只能再使出借酒鬧事這一招。他知道高演爲人嚴厲,屬下有時候分析判斷失誤,就會被高演抓起來打一頓。於是,一次酒後,高洋也把高演抓過來,用刀抵住高演的肋部,並召來被高演懲罰過的人,要求他們說出高演的不是。直到高洋氣消了,高演才得以脫身。
被高洋威脅了一頓後,高演回到家就開始絕食。這下,婁昭君心疼了,見兒子不吃,她也不吃,並借自己的威望讓旁人向高洋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最終,拗不過母親的高洋只好認輸,而高演則在威望甚高的母親的護佑下逃過一劫。但,這也爲高洋去世後,其太子被廢埋下伏筆。
天保十年(559),北齊文宣帝高洋飲酒過度而暴斃,年僅34歲。臨終前,他將皇位傳給了太子高殷,並讓弟弟高演輔政。然而,就在高殷正位的第二個月,北齊發生了“乾明政變”。
原來,高殷即位後,宰相楊愔、燕子獻等就向新帝建議:“處太皇太后(婁昭君)於北宮,政歸皇太后(李祖娥)。”作爲一位自北齊初創時起就有着極度參政熱情的女子,婁昭君怎能讓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任憑處置?因此,在她的鼓動下,她的兒子高演、高湛聯手發動政變,將侄子趕下臺,高演隨後做了皇帝,即北齊孝昭帝。
▲北齊孝昭帝高演與武成帝高湛。圖源:影視劇照
不過,在高殷被趕下臺的同時,婁昭君也有言在先,即高殷“令食一郡”,“出居別宮”,而高演也需保證侄子一世太平。
對於這些諾言,高演初時是遵守了。可自己另立的太子高百年,卻比侄子高殷小了十二歲左右,高演實在擔心哪天高殷復辟了,自家很有可能就會被以亂臣賊子的身份,滿門抄斬,萬劫不復。特別是在高演因狩獵墮馬重傷後,他對侄子高殷的存在更加不放心。故而,拼着自己可能隨時喪命的風險,他命人將高殷錘死。而這無疑又觸犯了太后婁昭君希望家族子孫和睦共存的底線。
當高演最終病重不治後,婁昭君直接以太后的身份宣佈,讓自己的另一個兒子高湛繼承皇位。這對北齊來說,是福還是禍,婁昭君已經看不到了。
就在高湛成爲北齊武成帝的半年後,太寧二年(562)四月,婁昭君在鄴城北宮去世,享年62歲。
對於自己的終局,婁昭君早有預感。在她病重的時候,宮裡爲了給她辟邪,內史皆稱其爲“石婆”。而同一時間,一首童謠在鄴城廣爲傳唱:“周裡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冢作媒人,唯得一量紫綎靴。”爲此,婁昭君專門召來醫術精湛的徐之範爲己治病,並詢問他相關的傳聞。徐之範對此童謠也表示不解,恰巧,他的哥哥徐之才也在宮中當差,他便向哥哥問起了緣由。
徐之才告訴他,這首童謠的意思就是說,石婆將在四月之中升遐。
果然,婁昭君在當年四月猝逝。
婁昭君薨逝後,北齊武成帝高湛成了衆兄弟中唯一一個擺脫了母親陰影的君主。他開始大力任用賢才,“求政善惡,問人疾苦”,北齊的政局和經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少了婁昭君的庇護,北齊朝廷終究深陷於皇帝與勳貴集團的矛盾之中。
在這名女強人逝世15年後,北齊折損於內鬥,被宇文泰的子孫趁虛而入,慘遭國破族滅。
也許,高氏北齊之興衰,成也婁昭君,敗也婁昭君。我們不得不承認,歷史的弔詭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唐]李百藥:《北齊書》,中華書局,1972年
[唐]李延壽:《北史》,中華書局,2000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9年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商務印書館,2010年
楊洪權:《一首童謠引起的思考——婁昭君芻議》,《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
羅新本:《婁昭君平議——兼論北齊乾明政變》,《天府新論》,1997年第5期
韋琦輝:《勳貴集團與東魏北齊政治》,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趙芳:《婁太后與東魏北齊政治》,天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