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長視頻的短劇大戰
文/大娛樂家
當下,國內影視行業又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隨着微短劇市場的火熱,以及預計在2024年超過500億元的市場規模,長視頻對於這一“新興”賽道的爭奪戰一觸即發。
愛奇藝宣佈微劇場、短劇場正式上線;幾乎與抖音快手同時開始微短劇賽道的騰訊視頻與芒果TV,一方不斷升級分賬機制、推出新的激勵計劃,另一方則聯動湖南衛視出“730大芒劇場”讓短劇進入電視黃金檔,芒果超媒直接煥新風芒APP、劍指“紅果”;優酷也在大幅提升分賬比例、上線多部網文改編的短劇IP……
愛奇藝推出“短劇場”、“微劇場”
這一系列動作背後,折射出的是以長視頻爲代表的整個影視行業的焦慮與轉型。
毫無疑問,整個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票房節節下滑,傳統劇集70%都處於虧損狀態,年度發行許可證數量都出現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微短劇賽道連創神話,從去年的小程序短劇引爆短劇付費浪潮、短劇造富不斷流傳,到今年的短劇精準服務銀髮市場、再創話題高峰,微短劇風光無限,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紅果短劇APP9月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1.22億,而長視頻第一陣營的最後一位月活是1.97億。
《QuestMobile2024 中國移動互聯網秋季大報告》
在此背景下,長視頻對微短劇的態度也經歷了從不屑一顧到照單全收的180度轉變。愛奇藝CEO龔宇公開表態 “全行業都應該做微短劇”,這一表態既顯示出對新業態的認可,也暴露出長視頻在變革浪潮中的無奈與妥協。
然而,當優愛騰芒這些長視頻平臺紛紛佈局微短劇時,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亟待釐清。這不僅關乎平臺自身的轉型方向,更涉及整個影視行業的未來走向。
在這場註定改變行業格局的變革中,以下這十個問題顯然無法迴避。
01
微短劇是傳統影視行業的挑戰,還是機遇?
“全行業都應該做微短劇”論調背後,核心要去看長視頻對於影視內容本質上是否還存在理解偏差。
影視作品從來就不是可以標準化生產的互聯網產品,其價值恰恰在於其不可複製的創造性和獨特性。當《狂飆》《繁花》能引發全民討論,《我的阿勒泰》能帶動區域文旅,《小巷人家》掀起小巷營銷風,這種深遠的文化影響力絕非當下大量流水線式的吸睛微短劇可以企及。
《小巷人家》劇照
將微短劇視爲機遇,本質上是用互聯網思維來異化影視創作,用標準化的工業邏輯來消解內容的獨特價值。更危險的是,這種轉向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已經深陷“套路化”陷阱的影視內容的進一步同質化,最終導致創作者喪失對優質內容的追求。
所謂的 “機遇”,不過是在流量和營收壓力裹挾下,對影視創作本質的一種背離。
02
長視頻徹底下場,短劇就會精品化嗎?
這種期待不僅天真,也可能過於傲慢。
精品化的核心在於獨特的創意、嚴謹的製作和充分的創作空間,而這些恰恰與當前部分微短劇主打的 “快速迭代、標準化製作、流量爲王”的特點背道而馳。
當某些微短劇的90%收入都投向獲取流量或是吸引眼球時,如何期待它能沉澱出真正的藝術價值?當創作者被迫在極短的篇幅中過量追求戲劇衝突和情節反轉時,作品又如何能展現出應有的深度?
《2024年短劇行業專題報告》
長視頻引以爲傲的工業化體系和品控標準,在微短劇領域可能會淪爲一種束縛。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 “精品化”的追求可能會讓平臺落入一個悖論:越是想把短劇做精品,就越是偏離短劇的屬性;越是迎合短劇的特點,就越是難以實現真正的精品化。
03
長視頻對抗微短劇,究竟是各自爲戰,還是走向聯合?
表面看來,長視頻紛紛佈局自己的微短劇賽道似乎是明智之選,但這種各自爲戰的策略實則更是一場無形的無限制消耗。
當愛優騰芒各自推出短劇場、調整分賬比例、加碼內容投入時,實際上正在重複短視頻平臺的老路,甚至可能陷入更嚴重的內耗。
平臺之間的惡性競爭必然導致內容成本攀升、用戶獲取成本上漲,最終受害的還是內容生態本身。更重要的是,這種競爭模式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的浮躁,助長 “短平快”的創作風氣。
部分短劇截圖
如果長視頻真的要在這個賽道有所作爲,不如聯合起來建立行業標準以及資源共享,共同維護創作生態,用聯合的方式來重新定義微短劇,而不是淪爲與短視頻平臺進行流量戰爭的炮灰。
04
長視頻的微短劇化,最大的惡果會是什麼?
最可怕的不是市場份額的此消彼長,而是用戶認知的根本性改變。
當優質長視頻平臺也開始迎合快餐式消費時,意味着最後一批還保有深度內容消費能力的用戶羣體也將逐漸消失。
這種改變是不可逆的:一旦用戶習慣了碎片化的觀看方式和快感刺激的敘事模式,就很難再沉下心來欣賞需要時間和耐心的作品。
這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殘酷打擊,更是對整個文化生態的巨大傷害。想象一下,當新一代觀衆完全被微短劇化的敘事方式所定義,誰還會去製作《漫長的季節》《我的阿勒泰》這樣需要靜心品味的作品。
《我的阿勒泰》劇照
這種惡果不僅關乎一個長視頻平臺的興衰,更涉及整個影視文化如何存續的問題。
05
單獨APP,還是劇場化,長視頻的哪個選擇更合理?
作出何種選擇或許應該回歸到用戶體驗和內容價值的本質。
劇場化模式看似是個折中方案,是目前來看更明智的選擇。
首先,它能夠保持用戶習慣的連續性,讓用戶在熟悉的環境中探索新形態的內容。其次,劇場化運營允許平臺進行更靈活的內容編排,可以根據不同場景和用戶需求,合理安排長短內容的呈現方式。
可以通過首頁推薦的形態,在用戶觀看長劇的間隙適時推送相關主題的精品短劇,既豐富了用戶體驗,又不會影響核心內容消費。
各個長視頻APP短劇劇場
如果並不是指望短劇提升打開長視頻APP頻次,且核心目標就是要對標紅果短劇的存在,從而進一步擴建自己的“超媒”生態,如同芒果旗下風芒APP升級之後的戰略要義,那麼,長視頻選擇配合與聯動,就要思考清楚,如何平衡內容的區別以及潛在存在的用戶本身的分流,以及更爲關鍵的是,單獨一個短劇APP的開發所意味着的巨大運營成本。
06
長視頻內容與微短劇,各自爲戰還是應 “長短融合”?
“長短融合”不應該是簡單的形式疊加,而是要找到內容價值的最佳呈現方式。
一個可行的方向是打造 “長短聯動”的內容矩陣。
比如,當一部現象級長劇熱播時,可以同步推出系列微短劇衍生內容,通過不同的敘事節奏和表現形式,展現主角的另一面人生,或深入刻畫配角故事。這種策略既能滿足不同場景下的觀看需求,又能通過多維度敘事來構建更豐富的故事世界。
像是抖音“極夜劇場”首部作品《朝陽初升》就被宣傳爲之前“迷霧劇場”劇集《隱秘的角落》的衍生微短劇,紫金陳擔任總編劇及監製,多位參與過劇集《隱秘的角落》的原班人馬也將參與本次短劇版的製作。如果說短視頻平臺都已經意識到了這種衍生聯動的重要性,長視頻還在等什麼呢?
圖源:網絡
另外,平臺還可以嘗試把一些經典長劇中的精彩片段,以創新的方式改編成獨立的短劇故事,既傳承了優質內容的價值,又適應了新一代用戶的觀看習慣,例如,在剛剛結束的芒果生態擴圈大會上微短劇片單裡就出現了《還珠格格》這樣的超經典IP,短劇化的高概念改編版無疑噱頭十足。
關鍵是要讓兩種形態基於內容調性和用戶需求找到最佳的結合點,而不是生硬地強求融合。
07
長視頻給短劇的入口,要不要明目張膽?
當頭部長視頻平臺在主界面赫然設置短劇的一級入口時,表面上看是平臺對新業務的決心,實則暴露出一個危險的信號。過於直接的入口策略,某種程度上是在蠶食平臺自身的根基。
試想,當用戶打開APP首頁,長短劇內容平級展示,面對動輒幾十集的長劇和十幾分鍾就能獲得觀劇快感的短劇,大多數用戶會做出什麼選擇?
《2024年中國網絡短劇行業全景圖譜》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臺競爭的局面,最終可能導致投入巨大的優質長劇逐漸失去關注度,進而影響創作方的積極性和平臺的投資信心。根據檸萌影視創始人蘇曉的說法,長視頻70%播出的劇都是嚴重虧損的,那麼流量進一步被稀釋後,還能剩下多少製作方願意繼續在高成本內容上押注。
平臺與其一味追求短期流量,不如思考如何通過差異化的入口策略來維護長短內容的生態平衡,讓兩種形態都能獲得應有的發展空間。
08
2000多萬,是長視頻給到短劇的分賬上限嗎?
2023年騰訊視頻上線的《招惹》創下的2000萬分賬紀錄固然亮眼,但這個數字在2024年微短劇持續狂飆突進的情況下依然過多突破,《執筆》《盲心千金》《我叫趙吳狄》等短劇陸續在2000多萬徘徊,也能從側面說明當下長視頻短劇分賬的現狀。
當各種小程序付費短劇動輒收入過億,以及當下快抖開始力推免費收看的廣告模式後,長視頻平臺能提供的收入上限顯得相形見絀。問題的關鍵在於用戶基礎——長視頻平臺的訂閱用戶是否願意看到自己的訂閱費最終流向大量的短劇內容。
《招惹》劇照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無論平臺如何提高分賬比例,其實都難以真正吸引頂級的短劇資源。更現實的擔憂是,當製作方發現在長視頻平臺無法獲得與投入相匹配的回報時,是否會降低製作標準,甚至將精品內容優先供給其他渠道。
這種惡性循環可能導致長視頻平臺在短劇賽道上越來越邊緣化。平臺需要重新思考的不是分賬的天花板,而是需要算清一本賬,在收入來源本就高度受限的情況下,進一步高度分散內容投資真的值得嗎?
09
抖快的 “短”,小程序的 “微”,長視頻都想要,合理嗎?
當前微短劇市場已經形成了清晰的分層:10-20分鐘的平臺定製橫屏劇、3-5分鐘的短視頻平臺豎屏劇、各種1分鐘的小程序充值付費劇,每種形態都有其特定的傳播場景和商業模式。
長視頻平臺目前似乎並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是直接高舉高打堅持精緻橫屏內容,還是不顧臉面直接下場與小程序辛辣短劇赤身肉搏?
從內容適配角度,當用戶選擇打開優愛騰芒,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尋求一種沉浸式的觀看體驗,這種體驗需要更專業的製作水準、更完整的畫面呈現和更細膩的情節推進。盲目追逐豎屏內容或小程序的快餐式敘事,不僅會稀釋平臺的內容調性,更可能打破用戶對平臺的固有認知。
小程序短劇
這不僅僅是因爲專業的內容製作能力和成熟的劇集運營經驗,更重要的是,橫屏觀看體驗本身就是長視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因此,相比在恐慌中試圖將所有內容形態一網打盡,不如專注於打造真正符合平臺氣質的優質短劇,用內容的專業性和藝術性來守護平臺的品質堅守。
10
短劇還是迷你劇,長視頻平臺如何奪回定義權?
與其被動接受 “短劇”的定義,長視頻平臺不如借鑑歐美成熟的迷你劇(Mini Series)模式,重新定義這一內容品類。HBO的《切爾諾貝利》用5集講述世紀核災難,Netflix的《後翼棄兵》用7集展現天才的成長,這些作品證明了精煉的篇幅同樣能承載深刻的故事。
事實上,過去兩年裡12集的《漫長的季節》、8集的《我的阿勒泰》也同樣證明國內觀衆對這一篇幅劇集的高接受度。
《漫長的季節》劇照
愛奇藝正在推出的“微塵劇場”就是很好的試驗,需要進一步擴充其劇集儲備量。
長視頻平臺完全可以將這種理念注入當前的“短劇”創作:在6-12集的篇幅內,用精緻的製作、完整的敘事和深刻的主題,打造真正的 “迷你劇”潮流,擺脫大量節奏拖沓的注水內容。
這不僅能直接呼應用戶長期以來對注水內容的厭倦,更能幫助平臺在短劇市場中確立差異化優勢。當其他平臺還在追逐快感和轉化時,長視頻恰恰可以通過推動 “迷你劇”的發展,重新定義什麼是真正優質的短篇內容,用專業主義的堅持換取用戶的認可和市場的尊重。
結 論
CONCLUSION
在這場席捲整個影視行業的微短劇變革中,長視頻平臺顯然無法獨善其身,但決也不應因爲恐慌而不管不顧。
關鍵在於找準自身定位:它們不是簡單的內容製作和分發平臺,而是能夠影響大衆流行文化以及迴應時代氛圍的文化同構者。
2025芒果TV部分精品短劇
當下的挑戰固然嚴峻,但恰恰是考驗平臺戰略定力的關鍵時刻。
通過製作能與長劇高度聯動的短劇內容、堅持專業的橫屏內容製作、探索 “迷你劇”等新形態,長視頻平臺完全可以在這場變革中開闢出自己的差異化道路。畢竟,真正的優質內容,從來都不會被單一的形式所定義,也不會被短暫的潮流所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