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 教育部發文促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他們的就業更是備受社會關注。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要求加強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優化。各地各高校要結合本區域發展實際,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爲牽引,主動佈局新興學科專業,擴大急需緊缺學科專業布點,提高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對高質量發展的響應度,更好促進供需適配。對就業質量不高的專業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及時調整或更新升級已經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大學生當下的就業形勢,都要求高校進行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優化,近年來,教育部也年年提及。熊丙奇表示,此次《通知》提出的要求,着眼於未來若干年,具有更加長遠的眼光。

對於《通知》中提到的“對就業質量不高的專業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目前一些對就業評價的第三方機構,把專業的就業情況評價爲紅牌專業、黃牌專業,供學生、學校參考。

據媒體報道,目前已有一些省份設有專業預警機制:對畢業去向落實率連續三年低於50%的專業實行紅牌提示;以專業設置率、生師比、就業率、一志願錄取率和師資隊伍水平作爲衡量指標,高校專業若“踩中”其中任意兩項,則被列爲預警專業,作爲校方調整專業的參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我國一直在進行學科專業調整優化,只不過近年來力度空前。

資料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進行多次大規模的學科專業調整。近年來,伴隨數字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等新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催生了大量新業態,一些專業逐漸顯露出與時代脫節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大數據人才缺口將高達230萬人,新能源汽車人才缺口達100餘萬人,低空經濟催生的“飛手”(即無人機操控員)人才缺口達到100萬人。

更重要的是,當下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爲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要增減掛鉤,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佔比進一步提高。

到了2024年,高校迎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專業調整:今年全國高校已經撤銷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專業布點1670個,調整力度空前。

“高校專業發展的小邏輯必須服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高校專業設置的第一準則是社會需求。”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此前如此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