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憂雙語教學困境 國發會:萬事起頭難

由「多語臺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拋出的提案,訴求:「雙語政策」有違國家語言發展法精神,影響國家正常教育發展,建議停止錯誤政策,落實多語臺灣、英語友善。(李侑珊翻攝)

民間團體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訴求廢止雙語政策,已累積超過5400名人次附議支持。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表示,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教師又不夠多,而科目的英文是專業用語,學習必然造成負擔。參與政策執行的國發會表示,雙語政策不會將英語作爲國家或官方語言,也不會排擠學習母語的資源,綜合規劃處長張惠娟強調「萬事起頭難」,要跳脫舒適圈,總有過渡期要克服。

關於雙語政策經費編制,教育部表示,自2021年起與國發會爭取從「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特別預算挹注。教育部則在2023到2024年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共爭取新臺幣70.84億元(2023年度35.77億元、2024年度35.07億元)的預算。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雙語政策問題,在培育端與學生端都已造成負面效應,出身於非英語科系的老師們,英語程度無法達到雙語教學的要求,而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教師又不夠多,學校只能要求一般老師,硬着頭皮在本科從事雙語教學,導致犧牲學科本質。

至於學生端部分,侯俊良說,專業科目的英文都是專業用語,並非生活化英語,學習必然會造成負擔。雙語國家政策的經費,主要編給教育部執行,但同步參與的政府部會還包含行政院與國發會,如今不少老師已反映雙語教學困境,建議政府正視。

張惠娟則指出,附議多是高中以下的老師,能理解他們對教育現場的擔憂,至於學英語會影響母語是沒有理論根據,舉凡瑞士等歐洲國家,多要會3、4種以上語言,也沒因此排擠到母語學習。

張惠娟表示,會持續與教育部溝通,包括培育師資、助教到校協助教學等,甚至期望未來孩子不用花錢補習,學校就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環境,也能彌平偏鄉資源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