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千塘之鄉 桃園水務局運用AI監控即時揪出違規

桃園市水務局利用無人機結合微型聲納,即時阻止違法行爲。(桃園市水務局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市水務局將埤塘陸域環境與水域深度做擬合。(桃園市水務局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有「千塘之鄉」的美名,但近年來多數轉型成養殖與休憩爲主的觀光據點,不過也經常出現整地、新增建物及土石方堆置等違規情形,水務局透過建立衛星影像變異分析機制及利用無人機結合微型聲納技術,即時阻止違法行爲繼續發生。

桃園過去有數萬口以上的埤塘,隨着石門水庫興建與後續土地利用改變後,縮減至目前約千餘口的規模,近年轉型朝向養殖與休憩,每年埤塘個數以及蓄水量也都會隨之異動,爲此水務局透過建立衛星影像變異分析機制,運用高解析正射影像,以衛星影像記錄埤塘狀況,對埤塘進行大範圍監測,系統自動化還能進行前後期影像比對,提早發現違規。

水務局指出,埤塘水深量測從早期以測深錘或測深杆等工具量測單點水深,到現今運用較爲廣泛的單音束及多音束測深系統取得剖面深度測線,這些技術都需要藉助船隻、無人船等水上載具,運作所需的外業人力與儀器設備都耗費大量時間與金錢成本,倘若遇不易到達或船隻不便行駛的區域,甚至會有無法進行量測的狀況。

水務局表示,市府應用新創的埤塘量體估計模式,透過無人機進行空拍,獲得相關地理對位資訊後進行建模得地上三維模型,並利用微型聲納搭配無人機進行點狀測深,經空間擬合方式可得埤塘水下三維模型。

水務局說,此方法不僅具有機動性與高時空解析度的優勢,還能克服過往資料蒐集的困難性與時效性,平均一口埤塘約可節省7成量測時間及6成的測量成本費用,大幅提升觀測效率,且避開部分埤塘無法人力到達及觀測的窘境,而三維模型資訊最後也能作爲埤塘違規填土裁罰及恢復原狀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