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籌資 掀海外發債潮

考量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目前已有三家壽險轉向海外發債。圖/本報資料照片

壽險海外發債情形

壽險業拚2026年接軌兩會計制度IFRS 17與ICS,強化資本所需的資金龐大,去年有六家壽險啓動國內發債,但考量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已陸續轉向海外發債,預計今年可望掀起海外發債潮。目前已有三家壽險啓動海外發債籌資,包含去年最早啓動的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今年新光人壽也加入行列,富邦人壽也不排除今年會啓動海外發債。

金管會在去年3月正式開放壽險業可海外設立SPV發債籌資,率先啓動的是國泰人壽,去年7月初發行10年期美元次順位公司債,完成國內保險業首檔海外債發行,發行金額爲6億美元。國壽在去年兩度啓動海外發債,去年8月底第二度海外發債的發行總規模也達3.2億美元,發行15年期首十年不可贖回的美元次順位公司債。

南山人壽去年9月啓動第一次的海外發債,去年9月發行7億美元的10年期次順位資本債,是國內壽險業海外發債的史上最大發行量。國泰、南山兩家壽險去年光是在海外發債上,合計已發行高達16.2億美元。

在國泰、南山打下海外發債基礎後,今年大型壽險由新光人壽率先發動,正式向金管會申請設立SPV海外發債籌資,預計今年底前啓動首波的海外發債計劃。

三家壽險不約而同將SPV設立在新加坡,壽險業者表示,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海外市場規模大,有必要往國外去,主要是發行美元債,但會選擇在新加坡設立SPV,主要考量新加坡地理位置離臺灣近,對當地金融市場也較熟悉,語言上隔閡較少。

壽險業者指出,今年海外發債需要考量的時機點很多,包含市場利率、信評與資金需求等,現在美國聯準會在降息,確實發債成本會減輕一些,但同時也要看美國的公債殖利率,如10年期與15年期,假設殖利率在4%,就等於要在4%以上往上加,至於加多少,就要看信評表現,同時也會考量RBC與ICS比率,尤其今年是接軌準備最後一年,必須掌握好發行的時間點以有利接軌時維持住較高的ICS。

去年已啓動海外發債的兩家壽險,國泰人壽因去年已完成發債目標,今年暫時沒有國內外發債計劃;南山人壽去年剛發完300億元次債,去年底董事會再通過200億元的發債額度,200億元額度除國內發債外,也不排除今年再啓動第二波海外發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