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醫保基金安全底線提高羣衆用藥保障水平
原標題:醫保藥品目錄新增九十一種藥品“提質不提價”(引題)
守住醫保基金安全底線提高羣衆用藥保障水平(主題)
法治日報記者 趙晨熙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關係廣大參保患者切身利益,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
《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年)》(以下簡稱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自今年1月1日起執行,有91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後,目錄內藥品總數達3159種。
在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介紹,國家醫保局已連續7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形成了常態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調整機制。隨着更多新藥進入目錄,患者受益水平將穩步提升,同時將有效提振醫藥行業加大研發創新的信心,更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目錄實現“每年一調”
持續深化醫保目錄管理改革,是國家醫保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
自2018年組建以來,國家醫保局實現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每年一調”,制度框架、範圍條件、規則程序等基本定型。
“堅持目錄動態調整,及時把新藥好藥納入目錄範圍,是醫保部門‘以人民爲中心’思想的重要體現。”黃心宇指出,2024年的目錄調整繼續堅持基本醫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堅持貼合患者保障需求和臨牀用藥實際,在堅決維護醫保基金安全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穩步提升基本醫保用藥保障水平。
與往年調整相比,此次調整範圍以新藥爲主,新增的91種藥品中有90種爲5年內新上市品種。同時,新增91種藥品中有38種是“全球新”的創新藥,無論是比例還是絕對數量都創了歷年新高。
納入更多性價比更優的藥品,實現“提質不提價”是此次目錄調整的一大特點。
黃心宇介紹,本次藥品目錄調整在腫瘤、糖尿病等領域都有療效更佳、依從性更好的藥品被納入目錄,同時保證了價格和費用基本相當。比如,某款重性精神病治療用藥,一針可維持半年有效,與目錄內原有每月注射一次的藥品相比,療程費用降低30%以上,提升了患者依從性、減輕醫療體系負擔。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已經執行,考慮到個別藥品被調出,爲保障患者用藥連續性,國家醫保局設置了6個月過渡期,在今年6月底前醫保基金可按原支付標準繼續支付,過渡期內將指導定點醫療機構及時替換。
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當前,隨着各種因素疊加影響,醫保基金平穩運行面臨不小壓力。新版目錄施行後,是否會給醫保基金帶來影響成爲民衆關心的問題。
“在調整中,國家醫保局將‘確保基金安全’作爲底線,平衡好短期獲益和長遠保障之間的關係。”黃心宇稱,在評審階段,組織專家對臨牀價值不高、納入目錄必要性不強的藥品從嚴把握,防止“渾水摸魚”;對部分已在目錄內但費用偏高、基金支出量大、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品種進行再談判,進一步降低價格,減輕患者和基金負擔。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已累計將835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醫保基金爲協議期內談判藥品支付累計超3500億元,惠及患者8.3億人次,爲患者減負超8800億元。
“提高羣衆用藥保障水平是我們的目標,確保基金安全是我們的底線。”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王國棟指出,在大規模資金支出的同時確保基金安全,一方面是靠科學合理測算,通過談判准入確保藥品“質價相符”“物有所值”,另一方面是靠醫保部門近年來的深化改革和系統治理,針對存量支出結構優化調整,在降低參保羣衆負擔的同時,守住醫保基金安全底線。目前,已有438種療效不確切或易濫用、臨牀已淘汰、長期未生產供應且可被其他品種替代的藥品被調出目錄,力爭醫保基金“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仿製藥集中帶量採購和創新藥談判是國家醫保局不斷提高醫保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兩大戰略抓手。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文指出,近年來國家推行的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爲新藥耗新技術的准入以及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創造了超5000億元的醫保基金空間,給新藥納入目錄提供了支撐。大量新藥進入目錄,並沒有導致醫藥費用和基金支出大幅增加,而是在相同的醫保基金支出規模上實現了“騰籠換鳥”,並保障範圍實現了優化升級,醫保基金的支出合理性和使用效益顯著提升。此外,通過新藥談判和仿製藥集採,流通環節的不合理費用空間也被大幅壓縮,藥品零售價格更加合理,藥品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規範性大幅提升。
優質創新藥納入目錄
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是國家醫保局堅持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最直觀體現就是經過7輪調整,累計將149種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
黃心宇介紹,國家醫保局改革醫保目錄准入方式,自2020年起施行企業申報制,申報範圍主要聚焦5年內新上市的藥品。通過在評審階段增加創新性權重、在談判階段充分考慮創新價值、在續約階段實行降價保護等措施,建立了全流程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機制。以2024年調整爲例,最終有38種創新藥新增納入目錄,創歷年新高。
國家醫保局取消了原有的地方自行增補藥品權限,從國家層面統一準入,實現醫保用藥範圍的全國統一,同時通過談判藥品直接掛網、督促醫院應配盡配、支持“雙通道”供應等加快創新藥臨牀應用,這也使得多數創新藥在進入目錄後能夠實現快速放量,獲得合理的市場回報。
2018年至2023年,我國醫藥上市企業銷售費用佔比從17%降至13.7%,研發費用佔比從1.8%增至4.7%;我國創新藥臨牀試驗申請(IND)受理量從2017年的483件增加到2023年的2255件;2013年我國新藥研發管線的全球市場佔比僅3%,2023年佔比達28%;2017年僅有9%的藥品選擇在中國首發上市,2023年在中國首發上市的藥品佔比已增加到29%……陳文列舉了一系列數據來表明當前我國創新藥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國家醫保局通過戰略購買、價值購買實現需方牽引,對醫藥產業發展發揮了‘指揮棒’‘加速器’作用,有力促進了醫藥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陳文指出,過去我國醫藥企業“重銷售、輕研發”現象非常突出,既影響整體創新實力,也易造成醫患矛盾。國家醫保局以目錄准入談判、集中帶量採購爲抓手,推動降低虛高藥價,拉促並舉引領醫藥行業走上創新發展之路。目前,我國已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開展臨牀試驗的國家地區和全球第二大藥品首發上市國家。
“醫保藥品談判將衆多優質創新藥品納入醫保目錄,極大激發了醫藥企業的創新積極性,爲醫藥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成效顯著。”陳文說。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