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盛宴 文質並舉
(圖/新華社)
我常年筆耕不輟,迄今已逾半世紀之久。近十餘年來,調整生活作息,養成了早睡早起習慣,9時許就寢,晨4時起寫作,內人則同步研習書法;相互攻錯,彼此切磋,其樂也融融。
12月1日起,紀念香港儒商石景宜博士杯書畫創作大賽的作品在桃園市文化局展出,由哲嗣石漢基先生專程來臺主持開幕。我有幸在今春親赴廣東佛山市石博士故鄉的兩座博物館,賞閱從全球各地參賽5756幅作品中遴選出的佳作,其中有6成是書法作品,另4成爲繪畫創作。在觀作之餘,深覺當前華文世界習書法者日衆,耕耘多年,書藝精湛,畫工尤爲精良,實令人讚歎。而石先生家族常年以來鍥而不捨慷慨解囊,積極倡導之熱忱,厥功甚偉,令人欽佩。
歷代以來,中國人對於書法的要求,強調文質並舉,人文化成。「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孫過庭書譜有云:「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評者雲,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但當代卻有一些論者反其道而行,缺乏「古質」的耐性和定力,只圖求新異變,重形式而輕內涵,追求技藝之巧而缺乏人文素養,導致學藝不精,失之俗易。這種風氣對書法藝術的提升和人格修養的培育十分不妥。我在賞讀佳作之餘,深感教育文化當局應戮力改進下列任務。
其一,加強中小學生學習書法的課程與活動,恢復過去每週至少2小時的習作。這不僅是爲了夯實人文教育基礎,也是爲了陶冶情操、培育年輕人耐性和定力。對學生而言,更是一生受用。
其次,成人教育的書法推廣應文質並舉,兼顧藝術情操與人文素養的鍛練。在學習與寫作過程中,強化基本文史哲訓練,熟悉古人詩詞與書藝用筆,着重文字形體與內在結構的掌握,這纔是書法學習的真諦。
其三,在兩岸交流互動中,書法原是臺澎金馬強項,而正體字尤爲書法之正宗,系中文書寫的正統。但由於近年來臺灣執政黨「去中國化」政策導致優勢淪喪,而大陸方面卻積極振興中華文化,強化古典人文涵養與書法寫作,這是當前兩岸文明消長的關鍵。但儘管如此,老一代人還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而書法家的真功夫也不容小覷,這是臺灣迄今猶存的文化資產,宜善自珍攝。
其四,在全球化大趨勢下,從東亞到非洲,從歐洲到拉美,世界各地學習中文的人愈來愈多,有志研習書法的愛好者如過江之鯽,令人刮目相看。無論臺灣或大陸都是書法研習的重鎮,應善用資源,提振書法藝術,舉辦書畫競賽,巡迴展示佳品,以吸引全球各地民衆賞閱。這不但是中華文化對全球文明發展的具體貢獻,也是當代華文世界重要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