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性暴力「求助公部門」比例低!聽到鈴聲就怕 6成受害者未求援

▲衛福部今公佈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圖/記者張乃文攝)

記者張乃文/臺北報導

衛福部今(16)日召開記者會,公佈我國首次「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至74歲民衆有近6成人曾經遭受數位網路性暴力。不過,在求助比例上,僅4成有求助,且求助對象大部分爲非正式支持系統,包括同學、朋友爲最多,甚至是網友等。社工師指出,許多人承受了驚嚇、害怕等,甚至有個案光是聽到手機響就嚇了一跳。

衛福部公佈「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至74歲民衆遭受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的1年盛行率爲47.4%,終生盛行率爲59.4%。高達84.5%被害人認爲其身心受到影響,包括焦慮、沮喪、感到脆弱、失去自信、人際關係困難、睡眠困難等;但高達61%被害人未求助,僅39%曾求助,其中以求助朋友、同學78.8%爲最高,其次爲手足、家人或其他親戚25.1%、網友或網路上其他人17.3%、父母12.2%,在正式的求助系統中求助公部門的比例相對低。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陳怡青說,許多人經歷數位性暴力後,承受了驚嚇、害怕或憤怒、憂鬱等情緒反應,更會出現飲食、睡眠、數位排除或人際退縮、自己難以理解的病態行爲。除此之外,達8成受害者受到身心及財務影響,包括因此離職、中輟或休學,而司法過程的開銷也是他們難以預期的。

▲受到數位性暴力傷害者,求助公部門比例較低。(圖/衛福部提供)

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會工作師林芮璇提到,數位性暴力雖然並未直接侵害身體,但受害者後續的警覺性會更高,因爲無法得知會從哪裡收到羞辱訊息,對於人的互動關係會變得更爲敏感,情緒容易有起伏,且睡眠也受到影響,但旁人可能較難理解。

林芮璇提到,曾遇過個案光聽見手機鈴聲響就會嚇一跳,有時甚至不是他的手機,只是旁邊的鈴聲一樣,就引發創傷反應。她認爲,雖然數位性暴力和傳統性侵害帶來的創傷仍有差異,但前者持久性和社會斷裂性強度更強,與社會交織的情況也更高,而且大部分的當事人其實就是「被迫跌落」,很多時候是在受害者無法預知的狀態下就被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