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行幾年了,學生負擔減輕了嗎?網友:越來越重了!

2021年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同年8月,雙減政策正式實施,並且要求各省的雙減工作落實進度半個月通報一次。

截至目前,雙減政策已經實施三年了,但學生負擔減輕了嗎?其實大家都清楚,學生負擔不但沒減輕,反而是越來越重了。那爲什麼雙減的威力這麼小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雙減政策在很多學校都沒落實到位,或者說根本就沒落實。

雙減政策內容很多,和學生密切相關的主要有這幾條: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必須達到10個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點20,中學一般不早於8點;一二年級不準佈置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不得超過一個小時等等。如果這些學校真的都能做到,自然是可以實現減負的,但事實是幾乎所有學校都沒有很好的執行這個雙減政策。

特別是上學時間和作業問題,基本沒有學校照做。目前很多學校小學生依然保留有早自習,學生一般在7點半左右就到校了,一二年級依然有作業,高年級就更別說了。正因爲學校沒有很好的執行雙減政策,所以學生負擔才一直減不下來。

第二:自從實行延時服務後,學生在校時間更長了,負擔自然更重了。

學生負擔沉重和後來實行的延時服務,絕對有直接的關係。

首先延時服務延長了學生在校的時間,整整多了兩個小時,等於孩子們在校多上了三節課。其次很多學校延時服務都用來上課了,回家依然有作業。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延時服務幾乎沒有什麼興趣班,都是文化課。

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把學生圈在學校還奢望學校讓孩子們玩耍,這本身就不現實。很多學校延時安排的都是語數外科目,體音美幾乎不安排,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讓老師們利用這個時間抓成績的。

延時服務後,學生等於是每天都多上了2個小時的課,學習負擔怎麼可能減輕呢?

第三:因爲不允許跨地區招生,導致小升初競爭越來越厲害,教育內卷升級。

雙減之後,爲了保證各地生源不流失,教育部門是嚴禁跨地區招生的,特別是中招,都必須在當地上高中,不能去其他省市縣。但也正因爲這一規定,導致各地的小升初競爭日益加劇。

高中不能出,那唯一能出的就是小學畢業了,只要小升初能去到理想的縣、市,高中自然就順理成章出去上了。於是很多家長都開始給孩子報奧數班、新概念班等等,而對於外地的一些名校來講,依然喜歡到處掐尖,所以各校的小升初招生題越出越難,很多學校已經開始考初中的知識了。

以前是初中生內卷,這些年小學生就開始內捲了,所以學生負擔怎麼可能減輕呢?

再好的政策不落實就等於零,雙減政策就是如此。當然學生負擔沉重也不僅僅是雙減政策沒落實到位的問題,還有其他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教材難度加深、教材容量加大,以及考覈機制和評價機制等問題。但是面對學生負擔越來越沉重,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呢?爲什麼學生負擔就一直減不下來呢?難道就這樣看着我們的孩子備受折磨?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