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英兩條路線出現新風向
(圖/本報系資料照)
馬英九、蔡英文兩位前後任總統分別出訪中國大陸、過境美國,7日同天返臺。在機場,蔡英文說「臺灣不因受打壓屈服」,馬英九則稱「九二共識活過來了!」顯示臺灣長期以來「兩條路線」的鬥爭未來仍將主導政壇。只不過此次雙英出訪更顯露天平已漸失衡,蔡訪美更低調,馬則高調將「中華民國」端上臺面,讓路線之爭出現了新風向。
馬英九訪陸政治意涵大,可被定位爲繼連戰2005「連胡五願景」、開啓臺灣政黨輪替及兩岸8年黃金髮展史後的第二樁大事件。2015年「馬習會」固然重要,但馬英九僅在閉門會議提及「一中各表」,難與這次打開「潘朵拉盒子」,讓大陸公衆直面中華民國存在的意義相較。
與其說北京是礙於馬英九是前總統的身分,不如說相較過去,大陸領導人現在更充滿了自信。過去中共對臺一向說「兩岸不是誰吞掉誰」,但主張「中華民國滅亡論」是不爭的事實;馬此行祭拜中山陵不僅落款民國紀元,還表述中華民國存在112年的現狀;家祭時不僅提到自己當選兩任總統,在湖南大學還詳述中華民國憲法涵蓋臺灣、大陸兩地區。種種突破讓兩岸對話出現新質變,對話基礎已從「中華民國滅亡論」轉向「中華民國存在論」,也讓臺灣在未來兩岸對話有了發言權,掌握了臺灣未來出路的主動權。
一旦「中華民國」成爲兩岸最大公約數,兩岸就不會是「誰吞掉誰」,而是如何共組「邦聯」,讓兩岸共享經濟繁榮的果實。
相較來說,蔡英文過境訪美不僅未獲禮遇,甚至受到屈辱。紐約之行不僅沒見到副國務卿雪蔓、挺臺的前國務卿蓬佩奧,連紐約市長、州長都沒見到,唯一見的衆議院民主黨領袖傑福瑞斯,卻被要求5天后才能公佈。即使返程在加州舉辦了「蔡麥會」,但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和18位議員卻穿着非正式服裝,形同對外宣示這不是一場「正式、官方、外交」的會晤。
甚至蔡總統本來三句不離口的「兩岸互不隸屬、中國對臺打壓」,在蔡麥會後的共同談話中竟消失,只提了美臺友誼。可說蔡英文這場「畢業之旅」揭穿了美臺關係的脆弱性。換言之,去年11月「拜習會」後中美控管臺海有了新劇本,蔡出訪前,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通話就已確認了蔡過境訪美框架,最終就是按劇本演出。
蔡總統訪美低調到可憐,究竟換來臺灣什麼利益?臺積電利益被維護了嗎?臺灣除了不斷成爲大陸軍演目標外,就是一再被美方要求軍購,美國更難協助解決臺灣的外交困境,連美國會通過的《臺灣政策法》都難實現。
雙英出訪讓外界看到了臺灣的出路。只有親美和中,才能矯正臺灣困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北京時說,國際事務不是非黑即白,不應選邊站隊。這對臺灣應有一定的啓發。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