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那些冰川製造的景觀

四川,那些冰川製造的景觀

文/汪文婷 圖/王治

四川西部的橫斷山是現代冰川的主要分佈區,其雪線以上的積累區降水量豐富,加之較高的海拔高度爲冰雪積累提供了場所和一定的低溫條件,因此山地冰川發育廣泛。並且橫斷山的山體走向近於南北,因此是我國現代冰川分佈的最南和最東部。

不僅如此。四川的西部地區,其地貌、氣候、動植物等的形成,也深受古冰川作用的影響。這種已經消失了冰川,雖然已經看不到蜿蜒於羣山峻嶺的冰河奇觀,但冰川時代所留下的諸多蹤跡仍隱匿在橫斷山南北相間而行的山脈與河谷之間,甚至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寬谷、冰川湖羣已然成爲著名的旅遊勝地,令無數旅遊愛好者趨之若鶩,陶醉其中。

▲冰川地貌資源分佈圖。繪圖/新維地景

什麼是冰川?

冰川,一種由多年降雪累積而成具有一定形狀運動着的冰體,冰雪的形成經歷了積雪-粒雪冰-冰川冰的過程。

▲冰川冰的形成示意圖

按形成的氣候條件,可分爲海洋性冰川和大陸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又稱暖冰川,是一種發育于海洋性氣候的冰川。其特點是冰川溫度接近零度或壓力融點,冰川補給多,消融也多,活動性強,冰川作用較強。

大陸性冰川,又稱冷冰川,是一種發育於大陸性氣候的冰川,其特點是降雪量少,雪線高,冰舌一般較短,活動性弱。

按形態可分爲大陸冰川和山嶽冰川。

大陸冰川,又稱爲“冰坡”或“冰原”,是覆蓋着整個島嶼與大陸的巨大冰體。如南極洲和格陵蘭島。

山嶽冰川,又稱爲“高山冰川”,主要發育於高海拔山地,受地形的影響比較大,主要有懸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等類型。

▲冰斗 冰川形態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山谷 冰川形態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懸 冰川形態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冰川塑造的地貌

冰川在運動過程中會發生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從而對冰川分佈區的地貌產生塑造作用,當冰川退縮後,這些冰川所遺留下的遺蹟和冰川改造後地貌仍被保存在地表,成爲我們研究和了解冰川時代,解開古冰川之謎的重要證據。這些冰川的過去式,便是我們所說的古冰川遺蹟。

地表經受過冰川強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景觀主要指冰川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觀,是高山和高緯度地區具有特殊形態特徵的地貌景觀,按成因分爲冰川侵蝕地貌景觀和冰川堆積地貌景觀,包括冰斗、角峰、羊背石、冰川U形谷、冰川湖泊、終磧壟、冰川漂礫等各種多姿多彩的絢麗風景。

冰川侵蝕地貌 》》

冰川侵蝕指冰川運動對地表土石體造成機械破壞作用的一系列現象,主要包括對山體的溯源侵蝕,對山體基岩的磨光、挖蝕和碎裂等作用。

▲ 冰川侵蝕地貌形成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角峰

指由幾個冰斗所圍成的山峰,因冰斗後壁不斷後退,使所圍山峰成爲高聳尖銳的山峰,常呈金字塔狀。我國著名的雪山皆爲角峰。

刃脊

冰斗因拔蝕和凍融作用不斷擴大,冰斗壁後退,相鄰冰斗間的山脊逐漸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狀,稱爲刃脊。

▲刃脊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冰斗

一種三面環以峭壁、呈半圓形劇場形狀或圈椅狀的窪地,是山嶽冰川最典型的冰蝕地貌。

▲道孚白日山古冰斗羣。圖片/李忠東

冰蝕湖

指由冰川掘蝕作用產生凹地積水而成的湖泊(海子),主要類型包括冰斗湖、冰川槽谷湖、冰蝕巖盆湖。

▲稻城亞丁冰蝕湖及雪山冰川。圖片/王治

冰川U谷

又稱冰川槽谷。在數萬年的漫長時光裡,冰川不斷前進,冰川沿着低谷方向運動,谷肩以下的谷壁變得平直,底部變得寬而平,形成了橫剖面形狀如U字形的冰川U型谷。它們往往成爲衆多景觀的薈萃地。

▲稻城亞丁三座雪山之間的冰川U形谷。圖片/王治

鯨背巖

當體量巨大的冰川緩慢經過大面積發育的堅硬基岩,因爲質地堅硬的岩石抵抗冰川侵蝕作用的能力較強,表面被冰川磨光、刻蝕後形成規模巨大、平面呈長橢圓形,迎冰坡和背冰坡對稱、隆起的橢圓光滑山丘,因其規模較大、形態酷似水中露出脊背的鯨魚,得名“鯨背巖”。

▲螺髻山黑龍潭中的鯨背巖。圖片/李忠東

冰川堆積地貌 》》

冰川堆積指冰川運動中或消融時因搬運能力降低,將其攜帶的各種岩石碎屑沉積下來的堆積作用。冰川堆積地貌,又叫冰磧地貌。根據冰磧物的形態與位置,主要有冰磧丘陵、鼓丘、側磧堤、終磧堤等。

▲冰川堆積地貌形成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表磧/側磧/終磧/中磧/底磧

冰川挾帶和搬運的碎屑堆積物,稱爲冰磧,又稱冰川沉積物。

堆積在冰川表面的冰磧,稱爲表磧;堆積在冰川兩側的冰磧,稱爲側磧;堆積在冰川末端的冰磧,稱爲終磧;堆積在冰川底部的冰磧,稱爲底磧;若一條冰川由兩條以上的冰流匯合而成,那麼其相鄰的兩道冰川側磧匯合堆積的冰磧,稱爲中磧。

▲稻城縣附近龍古村的大型冰磧壟 。圖片 /李忠東

冰川漂礫

在冰川的搬運作用下,巨大巖塊不僅能“飄”很遠的地方,也能將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地方,這些被冰川搬運到各地的巖塊羣,就是“冰川漂礫”。

▲冰川漂礫形成示意圖。繪圖/新維地景

▲稻城縣附近龍古村的花崗質冰川漂礫。圖片/李忠東

四川,那些冰川製造

四川地形地貌複雜,羣山環繞、雪峰簇擁,擁有大量的現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蹟,是名副其實的冰川世界。這些古冰川遺蹟和現代冰川,共同構成了四川豐富且獨特的冰川景觀資源。

四川的冰川分佈總體上自西向東隨地形從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而減少,受降水和太陽輻射差異影響,其覆蓋面積雖不及新疆、西藏,且以小型小嶽冰川爲主,但也獨樹一幟。

四川的古冰川遺蹟更是數不勝數,幾乎遍佈橫斷山地海拔3000米以上區域,以海子山、螺髻山古冰川遺蹟等尤爲壯觀。它們爲了解四川的地貌形成,古地理、古氣候演化以及地球氣候變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信息。

▲海子山冰蝕湖羣,位於理塘境內。圖片/王洪

亞丁雪山、冰川地貌

亞丁雪山(念青貢嘎日鬆貢布)特指三座常年積雪的獨立山峰,三座雪山聳立南部,完全分離,呈“品”字形排列,被稱爲“亞丁三神山”,雪山被幽長而寬闊的古冰川河谷分割。

▲亞丁雪山及冰川侵蝕後的地貌。圖片/王治

南北走向的山脈,構成稻城與木裡的界限。這裡湖泊衆多,主要分佈在稻城縣北部和南部,以冰斗湖、冰川堰塞湖爲主。

▲夏諾多吉懸冰川。圖片/李忠東

海螺溝現代冰川

海螺溝冰川地處貢嘎山雪峰的東坡,最低點海拔2850m,目前長約13.1km,冰川面積約25.71km²,是貢嘎山數十條冰川中規模最大、形態最美的一條。

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中6km,冰川與森林相映成趣,形成“綠海銀川”的奇景。

▲海螺溝大冰瀑。圖片/楊建

達古冰川

達古冰川位於阿壩州黑水縣,大面積侵入的燕山期花崗岩導致剝隆差異,爲冰川發育提供了條件。冰川主要發育於羊拱雪山四周的谷肩和谷地上源,現存冰川10條,冰川面積0.54km²,尤以懸冰川和冰斗冰川最爲典型。

達古冰川是橫斷山東緣小型山嶽冰川的典型代表,也是距中心城市最近和可進入性最好的現代冰川。冰川正處於退縮過程中,對氣候和環境變化非常敏感。

▲冰蝕湖。圖片/達古冰川管理局

▲懸冰川及冰川前段的冰磧湖。圖片/唐華祥

海子山古冰川遺蹟

稻城古冰帽位於橫斷山區的“東部山原峽谷區”,屬於沙魯裡山區域丘狀高原面的一部分,跨及理塘和稻城兩個縣,總面積達6965k㎡,核心區面積約3000k㎡。

第四紀期間,這裡曾多次形成古冰帽並留下古冰帽特殊的侵蝕、堆積地貌遺蹟。主要爲冰蝕巖盆、冰蝕丘陵、冰蝕窪地、角峰、古冰斗、冰川槽谷、冰磧壟崗,終磧堤、側磧堤、羊背石等。

它們主要分佈於海拔4500~4700m的古夷平面上。其中,數以億計的花崗岩漂礫(石海)和1145多個冰蝕巖盆(湖泊),鋪滿整個山原區,形成歎爲觀止的“千湖石山”的奇異景觀。

▲海子山。圖片/王治

四姑娘山冰川地貌

四姑娘山位於我國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級階梯(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這裡山勢陡峭,發育現代冰川是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四姑娘山的冰川是青藏高原東緣海洋性山嶽冰川的典型代表,是中國冰川分佈的最東緣,主要發育冰斗冰川、懸冰川、山谷冰川,尤其發育小型、微型懸冰川,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窗口。

▲四姑娘山冰川地貌分佈圖

▲四姑娘山懸冰川。圖片/黃繼舟

格聶神山冰川地貌

格聶地區屬青藏高原乃至世界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帽遺蹟海子山古冰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70萬年前古冰帽冰川退縮後逐漸形成的地貌景觀。

格聶山是現代冰川與古冰川地貌共存之地,圍繞主峰及向巴神山、肖扎神山都有大量懸谷冰川、冰斗冰川發育。據研究表明,格聶山的冰川分佈面積約28k㎡,至少有12條,其中,最大的冰川爲格聶山懸冰川,位於格聶主峰南坡,面積4.75k㎡。

▲格聶懸冰川。圖片/王洪

▲冰川侵蝕後的地貌。圖片/王洪

香巴拉七湖古冰川遺蹟

鄉巴拉七湖與稻城亞丁一山之隔,因七個呈串珠狀的冰川湖泊而得名。七個高山湖泊沿梯級冰川穀串聯排列而成,爲典型的冰川刨蝕湖和古冰斗,周圍山體古冰川活動痕跡明顯,原始生態保護完好。

螺髻山古冰川地貌

螺髻山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長約50km,因其主峰高聳入雲,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而得其美名。其中冰蝕冰磧湖最爲壯觀,主要分佈於海拔3650m以上的各期冰圍和冰斗中。湖周保存有大量的冰蝕現象和各種冰磧物,湖邊冷杉密佈,山、林、花、湖,相依相伴,甚是美麗。

▲1號冰川刻槽。圖片/楊建

來源:四川再發現、四川文旅廳

文丨汪文婷

編輯 | 汪文婷

圖片| 王治 唐華祥 楊建 王洪 李忠東等

封面貢嘎山與冷嘎措 | 王治

部分圖片源自圖絡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