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蓉舉行
人民網成都1月10日電 (記者宋豪新)1月9日,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成都舉行,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軍作工作報告。會議對2024年重點任務進行了總結,安排部署了2025年重點工作,動員全系統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勇擔時代使命、銳意改革創新,奮力開創四川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2024年工作成績體現在七個方面
會議指出,全省住建系統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防風險、保安全,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推動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在黨的建設方面,紮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全體黨員幹部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不斷增強。深入實施“川渝共建·機關先行”十百千主題活動,聯合打造“小金·成渝通”機關黨建品牌。實施黨建業務融合工程,形成22條融合路徑,示範案例在省直機關推廣。
在行業經濟方面,出臺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10條政策和7個操作指引,21個市(州)出臺實施細則,創新推進房票安置、城市品質推介、房產超市等系列舉措,打出一套“組合拳”,房地產呈現止跌回穩勢頭。深入實施“建築強企”行動,加強扶持引導,345家骨幹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加快推進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改革,培育63家智能建造領軍企業,新開工裝配式建築6830萬平方米,建築業轉型發展穩中提質。精準對接“兩新”“兩重”政策投向,實施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行動,有效擴大城鎮燃氣、供排水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成效顯著。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30類電子證照依場景使用,23項智能審批實現“無感辦理”“秒批秒辦”,上線運行資質審批管理平臺升級版,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並聯審批、聯合審圖、聯合驗收,推動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15項“高效辦成一件事”。
在城市建設方面,出臺城市更新工作指引和體檢評估指南,建立城市體檢信息平臺,形成“城市體檢發現問題、城市更新解決問題”工作機制,在18個設區城市開展城市體檢,啓動城中村改造6.5萬戶、城市危舊房改造1.31萬套。全省城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面積佔比超40%。改造老化燃氣管道1.26萬公里、供排水管道5998公里。出臺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辦法,實施建築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兩年行動,建成處理設施280個,綜合利用率達70%以上。實施“口袋公園”項目378個,建成綠道1225公里。14個市建成“運管服”平臺,實現與省級平臺聯網互通。
在人民羣衆幸福指數提升方面,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7.3萬套,發放租賃補貼5.99萬戶。推進保障性住房全生命週期管理,惠及羣衆11萬餘戶。積極探索好房子建設,研究構建“六好”標準體系,舉辦全省第一屆好房子設計競賽,評選65個優秀作品。在全國率先將靈活就業人員全面納入制度覆蓋範圍,全面放開省內異地購房提取公積金限制,16個市(州)與重慶實現互認互提。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完工6748部,申報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1311部,開工改造老舊小區8523個。
在城鄉融合方面,印發縣城體檢工作指引,在眉山丹棱縣開展國家縣城體檢試點,在24個縣城開展省級試點,在7個縣開展省級縣城更新行動。以縣城“精修細補”爲重點,支持公共停車場、供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口袋公園建設。建成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912座、管網1.92萬公里。深化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支持538個市政公用設施項目建設。持續實施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鞏固提升行動,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巴蜀美麗庭院連片建設。修訂出臺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推進新建農村住房全過程監管和“以獎代補”先行先試。完成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評估,新公佈歷史文化街區21片,累計確定歷史建築3011處。
在安全形勢方面,開展城市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問題專項治理,在全國率先全域推進“瓶改管”“瓶改電”。啓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整治,開展防高墜和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專項治理,全力壓減事故總量。深入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多措並舉消減隱患存量、嚴控增量,着力防範化解房屋安全風險。完成696個易澇點整治,清淤疏通排水管網1.2萬公里,保障城市安全度汛。21個市(州)實現消防審驗行政機構全覆蓋,增設15個縣級消防審驗行政機構、總數達113個。
在發展支撐方面,開展《四川省燃氣管理條例》修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勘察設計等立法調研。在全國率先發布城鄉建設標準化發展白皮書,構建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建立川渝跨區域標準協同機制,發佈4項川渝協同標準。制定“數字住建”實施行動計劃,多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成功舉辦第四屆川渝住博會,獲省科技進步獎11項,中建西南院“高性能大跨度空間結構工作室”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2025年推進十四個方面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2025年全省住建系統工作要全力推進十四個方面的工作: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新城建”爲引擎打造韌性城市、打造“四川建造”升級版、系統推進“四好”建設、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成果、加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加快建立適應住建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打造法治化市場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紅線、科學編制住建“十五五”發展規劃。
採取以下措施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出臺四川省城市更新實施意見,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法規體系;一體化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體檢廣度深度;加強城市更新項目謀劃包裝,形成“實施一批、立項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項目機制;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改造城中村10萬戶、新開工安置住房14萬套,改造城市危舊房3.3萬套;大力推動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改造供排水等老化管道6000公里以上。
採取以下措施持續用力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抓存量政策落實、增量政策出臺,加力實施以舊換新、團購補貼、房產超市等系列政策措施,開展“樓盤西北行”等促銷活動,最大限度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需求;新開工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萬套(間),形成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推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公積金制度,完成公積金個人貸款購房“一件事”,推動社保卡“一卡通”應用,提升公積金服務便利化水平。
採取以下措施建設“川居好房子”:發佈好住房評價標準和好房子設計導則,實施“精品帶動”工程,支持引導建設更多好房子;建設“幸福好小區”,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4000個以上,既有住宅增設電梯5000部,更新改造老舊住宅電梯1300部,推動“紅色物業”提質擴面;建設“完整好社區”,加快完整社區和無障礙設施建設,聚焦“一老一小”生活需求,加強適老化適兒化改造;建設“宜居好城區”,新建口袋公園100個、城市綠道500公里以上,推進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
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成果: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形成“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格局,結合教育、康養、醫養、避暑等業態,探索建立“房地產+”發展模式;推動城市轉變發展方式,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堅持“先體檢、後更新”“無體檢、不更新”,以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爲指引、需求爲導向、項目爲牽引,建立健全“體檢發現問題、更新解決問題、評估實施效果、推動鞏固提升”閉環工作機制;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關係,着力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加快建造方式變革,深化智能建造試點,積極培育智能建造產業集羣,打造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學習借鑑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啓動“百鎮千村萬房”建設行動,鞏固提升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成效,開展一批現代化村莊建設,打造一批川派特色農房,走出一條“百鎮引領、千村靚麗、萬房宜居”的和美鄉村四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