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動能 帶動商辦遍地開花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黃舒衛提供)

虎年開春,不畏俄烏開戰、通膨壓力不減、升息循環將至、行庫緊縮放貸、政府打炒房辣招不斷等逆風罩頂,臺灣商業不動產市場依然堅挺,第一季上市櫃公司重大交易金額破260億元,緊咬去年天量。

其中表現最突出的產品是辦公室,交易金額約185億,佔市場份額的7成以上,不但打破過去3成的天花板,更輾壓最夯的工業地產,成爲交易主流。最受矚目的無非是中國人壽以120.5億購置臺中七期豐邑核心A辦,以及屋齡超過30年的信義區揚升忠孝大樓也以站上每坪130萬元,全面刷新市場三觀。

另從內政部統計建造執照核發量來看,去年全臺辦公、服務類總坪數達102.2萬坪,不但年增44%,更較2015年翻倍。交易量、建築投資的暴衝,反映的是供給大缺口,以及未來潛在需求量的快速膨漲。

這次商辦需求熱潮是由新的產業佈局改變空間結構所拉動,臺商迴流、半導體聚落、軌道經濟、城鄉發展四大動能打通任督二脈、促進供需翻盤,我們可以從區域、區位、營運、品質四大構面觀察。從區域看,臺中成長最多,年增294%,其次爲桃園的186%,從總量來看,兩都已經超越新北,甚至能跟雙北市總和分庭抗禮,顯見過去中南部「以廠代辦」、「廠辦合一」、「沒有辦公市場」的說法已經被推翻。

疫情衝擊加上軌道經濟,過去「中心輻射模型」、交通成本決定地租的理論被翻新。即使爲適應混合、彈性等新辦公形式,但企業仍想要一個集中的辦公基地,因此花開遍地的軌道經濟,把新交通節點當成替代方案已成爲企業空間佈局的新趨勢。

輕資產的靈活佈局,相對增生的則是辦公運營商拓點、填補郊區空白的廣大新商機。影響所及,打破傳統CBD獨佔地位,六都副都心、多核心,甚至高級廠辦投資都將成爲資本、管理的藍海市場。

除區域、功能上的驟變,最重要的是品質提升,在《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後,企業活動是否合乎淨零碳排要求,將是取得融資、投資、交易的基本要求,因此新規畫、新標章,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爲拉大物件個別收益條件的關鍵。

萊坊調查,倫敦有綠建築標章的頂級辦公室售價較同區、其他條件相當大樓有10.5%的綠色溢價,雪梨、墨爾本更有17.9%。在國際規範、法規要求、租客偏好、經濟誘因之下,「Must Be Green」的趨勢加速辦公市場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