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撥千斤 製造向“新”
11月26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第二屆鏈博會先進製造鏈展區,工作人員展示利用激光技術進行3D打印的葉輪模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11月27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第二屆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區,一個年輕姑娘在問界M9智能汽車的駕駛艙內體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11月26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第二屆鏈博會先進製造鏈展區,一名外籍記者在中信海直的直升機模型前直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產業鏈供應鏈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一直以來,中國不斷爲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創造新機遇。
11月26日-3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行,展會期間,展商與3.7萬多家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聯繫,結識重要目標客戶1.8萬多家。鏈博會的舉行爲加強全球互聯互通提供了新平臺,有利於全球共創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新未來。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羣,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第二屆鏈博會新增先進製造鏈展區,聚焦新質生產力,引領着全球先進製造業產業鏈向“新”而行。
“科技創新是先進製造業的核心驅動力。”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會長任鴻斌在鏈博會上表示,希望廣大企業充分發揮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交流合作,探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先機、贏未來。
把握創新“生命線”
“鏈博會讓很多企業更加深刻理解了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這個道理。”11月30日,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在鏈博會閉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鏈博會設置的“六鏈一展區”生動展示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有力促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推動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生產力。
今年,一大批大國重器出現在先進製造鏈展區,展現了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最新成果。例如,世界首臺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26兆瓦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國產首臺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世界首臺千噸級架橋機“崑崙號”等大國重器引人關注。
今年,中國中車集團(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攜衆多明星產品亮相鏈博會,其展區的26兆瓦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吸引了不少人注意。中國中車技術人員王曉明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在零下30攝氏度的極端條件下,它也能可靠運行,單臺機組年發電量最高可達1億度,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萬噸。
王曉明表示,他們的研發團隊一直在自我超越。早些時候,他們研發的13MW、20MW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都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他們一次次打破自己創下的紀錄。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關鍵。”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纔在“先進製造”主題活動上說,中國中車聚焦數智化、高端化、綠色化、國際化、協同化、品牌化產品特徵,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戰略核心位置,強化原始創新,立足原創技術,努力實現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新突破。
同樣是大國重器,盾構機是衡量一個國家地下施工裝備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在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的展區,國產首臺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也吸引了不少人來打卡。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建重工”)南亞大區經理楊博文介紹,一臺盾構機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大到盾構機的盾體,小到一顆連接的螺絲,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涉及的企業成千上萬。一臺盾構機下線需要全球產業鏈共同協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盾構機的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使用的盾構機嚴重依賴進口。但楊博文欣喜地看到,這些年,經過不斷創新,中國盾構機行業快速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逆襲”。他認爲,中國已經在盾構機行業處於領軍地位。
盾構機能實現“逢山開路”的功能,主要靠的是主軸承驅動刀盤,中國在這個關鍵領域也有了新突破。楊博文介紹,去年10月,由鐵建重工自主研製的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在長沙下線,這是迄今全球直徑最大、單體最重、承載最高的整體式盾構機主軸承。這也標誌着國產超大直徑主軸承研製及產業化能力躋身世界領先水平。
“我們現在已經不是摸着西方技術‘過河’了,如果說以前是‘摸着石子過河’的話,現在已經沒有‘石子’可摸了,我們就是那個‘石子’了。”楊博文說。
作爲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致力於幫助各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本屆鏈博會不僅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也給予了世界共享中國鏈的機會。
今年,近80家中外行業領軍企業在新增的“先進製造鏈”展區參展,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外資企業,這些企業也是向“新”而行,在鏈博會上展示它們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供應鏈的佈局。
數實融合“四兩撥千斤”
當前,製造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從鏈博會上琳琅滿目的高新科技展品中可以窺見這一變革趨勢。會“講話”的3D透明屏、全球通關AI大模型、AI迷你調酒工廠等創新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我們希望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西門子中國高級副總裁宛兵看來,在製造業的數字化和低碳化解決方案上,經常是投入“千斤”,可能只有“四兩”回報。他希望通過“數實融合”的方案,將一個“千斤重”的解決方案,化解成一個一個小的解決方案,這些小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數實融合”的方案實現互聯互通,從而實現與第三方共創。
“數智技術是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環節。”孫永才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依靠數智化轉型,推動各類生產要素髮揮作用、提高效能、優化組合。中國中車致力打造數字驅動企業,搭建“一張網、一朵雲、一平臺”數字基礎架構。
鏈博會期間,AI迷你調酒工廠前的長隊幾乎沒斷過。小九AI調酒機器人產品經理王軻表示,AI調酒機器人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心情,調製個性化飲品。
小小的AI調酒師背後也是供應鏈協作的成果。據王軻介紹,這款AI調酒師是在西門子工易魔方的工具套件基礎上,集成了遨博智能機器人、阿里雲的AI大模型等,可以實現“情緒識別”,從而爲用戶定製種類豐富的特調飲品。
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工程師趙芳表示,AI迷你調酒工廠既是西門子與合作伙伴“手牽手”共尋新機遇的一個縮影,也是西門子用數字化技術爲中小企業賦能的一個縮影。她談到,目前,西門子工易魔方的工具套件已經應用於發動機質檢、煤礦生產等領域,未來的應用領域將更爲廣泛。她希望通過鏈博會與更多合作伙伴“牽手”,共同探尋新機遇,推動實現合作共贏。
今年,西門子首次亮相第二屆鏈博會,其展區以開放式數字商業平臺西門子Xcelerator平臺爲核心載體,全方位展示其數實融合能力及豐富的數字化、低碳化解決方案矩陣,以創新科技與開放生態構建產業鏈供應鏈高度協同生態圈,助力企業增鏈、強鏈、補鏈。
宛兵表示,目前,西門子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概括爲4個字:“數實融合”。西門子藉助IT(信息技術)和OT(操作技術)的融合,正加速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深度融合。同時,通過AI、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爲產業鏈供應鏈的轉型升級賦能。
站在新起點上,製造業正在經歷着深刻的變革。泰國商會暨泰國貿易院第一副主席陳培強也關注到,新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展數字經濟對應對當下經濟面臨的挑戰至關重要,尤其是人工智能、 機器人等已經成爲當下優化生產的工具。
“先進製造業不僅關乎製造產品,更關乎創建更加智能、更加有韌性的供應鏈。”陳培強指出,當前,泰國的相關平臺正在通過區塊鏈等技術逐漸融入全球供應鏈,以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未來,無縫的互聯互通對於供應鏈的運營至關重要。”
“當前,先進製造業正朝着區域化、本土化、多元化和數字化方向加速演進。”任鴻斌希望,廣大企業緊跟技術發展步伐,開拓發展思路,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數字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
“鏈”進同一個“朋友圈”
“‘找朋友’是鏈博會上的熱詞。”張少剛表示,第二屆鏈博會進一步深化“平臺+鏈”模式,推動參展企業帶動供應鏈上下游“朋友圈”企業一同參展。其中,蘋果、GE醫療、西門子等衆多跨國企業均攜各國供應鏈夥伴“組鏈”亮相。“鏈博會不僅展示了中外企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也有效幫助各國企業拓展在華髮展的‘朋友圈’,有力推動科技共創、產業共融、生態共贏。”
今年,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集團”)帶着鏈上的企業一起來到了鏈博會,不管是在其所處的先進製造鏈展區,還是在新能源汽車鏈展區,都有中信集團的合作伙伴。中信集團相關負責人在展區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攜手赴展,一方面是讓鏈上的企業展現出各自的風采;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中信集團如何通過金融“助鏈”,通過實業“強鏈”,通過融合“補鏈”。
在其展區內,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戴卡”)展出了自主研製的一體化壓鑄輕量化鋁製汽車零部件方案。中信戴 卡數字製造部項目經理莊乾淼介紹,今年,中信戴卡自主研發的“一體化壓鑄整體解決方案”正式對外發布,該方案可將98個汽車零部件高度集成設計,並一次性完成生產加工。
莊乾淼說,作爲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製底盤零部件供應商,中信戴卡在全球擁有30家主要製造基地,其中,海外生產基地覆蓋了歐洲、北美、北非等地,已經融入全球的大產業鏈和供應鏈,助力中國汽車產業鏈加速出海。莊乾淼表示,在現場,不少外商來尋求合作,其中不乏非英語國家的展商。
今年,西門子也與一些中下游的合作伙伴“手拉手”來到了鏈博會,一起尋找更廣闊的機遇。
“構建協同創新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全球製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鏈博會作爲促進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融通的開放平臺,爲推動科技共創、產業共融、生態共贏注入關鍵動能。”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西門子中國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肖鬆表示,“西門子業務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願充分發揮‘鏈主’勢能,以西門子Xcelerator開放生態助力更多企業增鏈、強鏈、補鏈,帶動不同國家、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企業‘鏈’進同一個朋友圈,共促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朝着強韌性、可持續的方向繁榮發展。”
在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的疊加下,供應鏈的“含綠量”正在提升,發展的“含金量”也在提升。
在鏈博會開幕前一週,霍尼韋爾助力一家中國企業,在江蘇連雲港打造的大型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基地投料生產,將“廚餘油”“地溝油”變爲航空燃油,一期預計年產量將達50萬噸。
在鏈博會現場,霍尼韋爾展出了可以將“廚餘油”“地溝油”變成飛機燃油的技術,即可持續航空燃料技術。霍尼韋爾能源與可持續技術集團戰略市場與創新業務總經理羅超表示,1噸餐廚廢油及藻油、廢棄動植物油脂,可以生產0.8噸可持續航空燃料。目前,可持續航空燃料國際市場價格約爲3000美元/噸。同時,這種航空燃油的減碳能力也不容小覷。他表示,相較於傳統的石油基燃料,這種新型可持續航空燃料可以減少60%-80%的溫室氣體排放。
羅超還談到,整個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產業鏈、供應鏈非常長,“要做成這件事,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合作伙伴通力協作,才能實現共贏”。
廢棄的“廚餘油”“地溝油”變成了航空燃油,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表示,將智能製造、綠色化、數字化和先進管理整合在一起,這就是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的充分體現,“我們希望有更多這種案例在中國發生、見效,並且不僅是在中國大地,還要走出中國,走向全球”。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