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食品半年報盤點|企業端市場競爭加劇,預製菜發展趨理性
消費端市場增速放緩,企業端市場競爭加劇,成爲速凍食品行業新常態。2024年半年報顯示,8家速凍食品上市企業中,有半數取得淨利潤增長。受競爭激烈、費用投入增加等影響,海欣食品、惠發食品虧損額超千萬元,三全食品營收、淨利潤雙降,安井食品也結束了雙位數增長。
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明確預製菜概念範疇、相關國家標準列入制定計劃之際,速凍食品既往財報中頻頻出現的“預製菜”三個字在今年的半年報中有所減少,但預製菜餚仍是行業押寶未來發展的重點。
頭部企業增速放緩
2024年上半年,三全食品延續業績下滑態勢,營收減少4.91%至36.65億元,淨利潤減少23.75%至3.33億元。另一頭部企業安井食品半年報也結束連續7年的雙位數增長,2024年上半年營收增幅回落至9.42%,淨利潤增幅降至9.17%。
作爲速凍肉類企業代表,海欣食品上半年營收下降2.6%至7.15億元;淨利潤虧損1276.49萬元,同比下滑1172.09%,在8家速凍上市企業中墊底。惠發食品淨利潤增長46.22%,但仍處於虧損狀態。
綜合財報來看,市場競爭激烈、傳統商超客流量下降、費用投入增加,是導致部分速凍食品企業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三全食品在財報中稱,上半年受相對嚴峻的競爭形勢影響,渠道費用投入大幅增加,同時針對部分機器設備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公司淨利潤下降。
安井食品則稱,當前消費潛力未完全釋放,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從2023 年年底開始,消費者對性價比追求愈發強烈,導致餐飲行業諸多品牌進一步降價,行業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另以小龍蝦爲例,隨着近年來行業成熟、資本加速進入和供給端的快速擴容,蝦尾及小龍蝦價格持續下行,企業經營壓力陡增。包括速凍食品行業在內的中國快消品市場渠道分化、碎片化的態勢也愈發明顯。
9月2日,一位不願具名的速凍面米行業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幾大速凍食品企業上半年業績增速放緩,一方面受季節性影響,另一方面主要受市場競爭激烈影響。對速凍面米企業而言,每年11月份到次年2月是銷售旺季,而4月到8月是研發旺季,因此通常上半年業績表現一般。
“排除季節性影響,我們的感受是市場更卷、更難了。”該從業者稱,上半年一個明顯特徵是消費流動性變差,速凍產品購買頻次降低,這與購買力下降、疫情後外出場景增多等因素有關。與2019年相比,速凍食品行業整體增速持平,但沒有形成行業性的大爆品,僅企業個別細分產品增速較好。
與此同時,市場競爭者並未減少,中小品牌在下沉市場主要卷價格,頭部企業普遍不參與惡性價格戰,但品質、成本都在提升。據該從業者觀察,目前速凍食品的競爭特點是,所有企業都在研發高性價比產品,不過度研發高價產品;渠道下沉也更加徹底,除農貿市場、鄉鎮市場外,小社區等空白市場縫隙也已被企業覆蓋。
企業端市場競爭加劇
從渠道表現來看,速凍食品在企業端(B端)市場增速優於消費端(C端)市場。
報告期內,受連鎖系統客流量大幅下滑影響,同時對直營商超系統加強應收賬款風險控制,導致直營商超系統銷售規模有所下滑,三全食品零售及創新市場營收同比下降7.45%。相比之下,其餐飲市場業務營收增長8.13%至6.8億元。安井食品今年6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也稱,公司今年營銷拓展新渠道,主動擁抱企業大客戶,包括餐飲連鎖、平臺定製零售大客戶等。隨着火鍋店、麻辣燙、燒烤等餐飲連鎖化率提升,對定製化產品的需求大大增加,當前大企業客戶更有機會,未來成長趨勢確定性強。
反映在財報中,主打B端供應鏈業務的速凍食品企業均有較好業績表現。2024年上半年,千味央廚營收增長4.87%至8.92億元,淨利潤增長6.14%至5932.81萬元。巴比食品營收增長3.56%至7.64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36.04%至1.11億元。
上述速凍食品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企業端市場被行業廣泛提及已有兩年時間,尤其在餐飲業復甦後,客戶主要分爲連鎖餐飲企業和個體戶、食品店等。相比消費端市場,企業端市場需求沒有萎縮,各速凍食品企業都在進行定製化產品生產,競爭也日趨激烈。
千味央廚財報顯示,長期以來,速凍面米企業競爭主要集中於C端市場,以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安井食品爲企業已經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隨着餐飲行業集中化、連鎖化和供應鏈社會化的發展,餐飲端速凍面米制品需求潛力較大,成爲新藍海,部分企業開始關注B端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不少消費端企業逐漸將業務重心轉向餐飲渠道。
安井食品早在2018年底便調整了經營策略,提出“三劍合璧、餐飲發力”的經營策略和“餐飲流通渠道爲主、商超電商渠道爲輔”的渠道策略,推出副品牌“凍品先生”,切入到餐飲渠道。三全食品推出“三全綠標”產品,主要圍繞餐飲市場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並對預製菜業務進行嘗試性安排。思念食品成立了BP事業部,主要針對連鎖餐飲、團餐、方便熟食、酒樓宴席渠道爲餐飲客戶提供產品。
千味央廚分析稱,大型速凍食品企業逐漸把業務重點向B端轉移,一方面是因爲傳統C端業務遇到瓶頸,另一方面也跟餐飲供應鏈產業不斷成熟,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有關。隨着大型速凍企業加入,未來B端市場競爭可能更爲激烈。
預製菜待標準明朗
與過去三年財報中頻頻提及“預製菜”不同,如今速凍食品企業對這三個字愈加理性,半年報中相關表述大幅減少,但仍爲拉動業績增長的動力之一。
安井食品早在2018年就着手佈局預製菜品類;2022年成立“安井小廚”事業部,聚焦B端調理菜餚類產品;通過收購新宏業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快速佈局上游原料淡水魚糜產業及速凍調味小龍蝦菜餚製品。2024年上半年,安井食品速凍菜餚製品營收22.08億元,同比增長0.4%。
押寶預製菜的,還有三全食品、海欣食品、惠發食品、千味央廚、巴比食品等。報告期內,海欣食品速凍菜餚製品營收增長87.48%至2億元,爲公司第二大營收來源。千味央廚菜餚類及其他產品營收增長18.99%至1.33億元,主要爲B端預製菜貢獻的增量。
上述速凍食品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各企業都很看重預製菜市場潛力,六部門明確相關概念範疇後,預製菜並未遇冷,而是發展更加理性,在強制性標準未出臺前,企業不會輕易做批量的市場營銷和產品投入。此外,預製菜標準化不是易事,未來各品牌可能更偏向區域市場。
政策層面上,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製菜範圍,對預製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等進行界定。另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24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預製菜標準制定被囊括其中。
海欣食品今年7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預製菜行業前景依然樂觀。預製菜行業正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如食材保鮮技術、冷鏈物流技術等,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千味央廚也在近期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將拓展米麪產品以外的品類,尤其是B端預製菜,“現在客戶對預製菜需求較大”。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