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求源!兩岸衝突有人刻意爲之,博大精深文化演變具有歷史意義

文|歐崇敬

馬英九從北京直接返回臺灣了,他這次可是也到了紫禁城,也到了人民大會堂,而且也到了北大,而且他所帶的學生還在北大餐廳裡面和北大學生做了很多的交流。所以應該說這次的文化交流,馬英九是滿載而歸了,而且他也真的完成了和平之旅。

在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面對記者的談話內容裡面有一句話很重要的,是國家領導人說了希望臺灣同胞都能夠到大陸來走走看看,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兩岸應該走一個融合的道路,而且現在兩岸其實是沒有衝突的,主要是美國在製造衝突。另外是少數民進黨,像管碧玲、賴清德這些人在製造衝突,當然可能也還包含蕭美琴,真的會努力製造衝突的人,還真的沒那麼多。

全臺灣掰的手指頭數一數,如果美國人不算,敢努力製造衝突,像管碧玲之流的人,恐怕是不超過200個人的,也就是他必須是頑固分子,其他人都是和平主義者。至於和平主義者有沒有積極希望兩岸融合的,這就看他的需要,而且也看一些機緣。換言之,如果有像馬英九這樣的一個機緣,能到大陸走走的,他就會感覺到中國文化的熱情跟熱力或者是華夏文明獨特的魅力之所在。

回看馬英九過去這一年裡面的兩次,一個是長江流域之行,另外一個是從廣州到北京之行,這兩個路線可以說可以完成一個十字連接。這個十字連接最主要是以孫中山先生的核心思想作爲主軸,而接着纔是整個華夏文明貫穿出來的一個靈魂思想。這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先把孫中山先生的思想,作爲一個兩岸絕不會往後退的共識和焦點,那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絕不往後退的一個焦點,也是一中的關鍵點。

沒有孫中山就沒有一中可言,這樣一來,從這個點往上延伸就是華夏文明,一直上升到軒轅黃帝了,往下開展就成爲現在兩岸這個分支上,得到了這麼多種屬於中國文明的現代化表現。這個中國文明的現代化表現,包含的不管是上海的方式或者香港的方式,乃至於澳門方式,或者是臺灣的模式,它都是一個有中國文化作爲基礎而產生的現代化表現。

資本主義的萌芽跟意大利有關,然而現代意大利話的文藝復興,以及它前面的歷史是有着明確的關係。也就是現代的資本主義,雖然在意大利發展了起來,但是它還是有意大利的特色。英國的《大憲章》之後,它經過這麼多的發展,包括第一次工業,第二次工業革命等等的發展。現在的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仍然有着英國自威廉王以後,所發展出來的種種特色,包含光榮革命等等。

這樣一來就明白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走的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或者是現代化不會擁有自己的歷史特色,中國文明更是如此。因爲中國文明被湯因比說是21個文明裡面,唯一從來不間斷的,這個不間斷的文明發展,展開了一箇中國文明史的現代化。而這樣的一個工程,當然還要溯源回原來的黃帝根源,這點馬英九也把它完成。

如果兩岸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下,重新來討論怎麼樣融合,怎麼樣形成兩岸一家,當然就有了不一樣的基礎。不過民進黨刻意運用要發表“閣員”的關係,把整個事情給淡化。而國民黨似乎也羣龍無首,這些臺立法機構民意代表們好像也個個不敢吱聲,沒有真的站在馬英九這邊,但馬英九這條路走的是一個正確的路。因爲從人類文明的長河來說,這纔是一個長久之道,而不應該超短線,像美國那樣一天到晚不斷舉債,而且不斷地向國外或各個國家去吸取資金,來完成他的霸權主義。馬英九此舉,等於是越過美國的新殖民主義,也越過美國的霸權主義,而重新回到中國文明的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