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益仁/賴清德準總統的癌症三支箭

準總統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益仁

新政府要增加預算,達到健康臺灣的目標,相信社會大衆及醫學界都拍手喝采,但花費大筆預算能否達成目標,是很多人關心的課題。

在健康臺灣提出的十大建言中,醫學界討論最多且有所保留的,是癌症死亡率在二○三○年要減少三分之一,以及「八八八代謝症候羣」兩項建言。因爲是廿多位醫療團隊專家所提出的建議,受到新政府政策採納的可能性很高,身爲醫界的一份子,尤其對十大死因最重要的癌症不得不提出一些看法,供最後政策的參考。

過去十天來,我就癌症議題諮詢了十位各類癌症的專家,幾乎都認爲在六年內要減少三分之一的死亡率「有難度」,或近乎「不可能」,但都一致樂見其成。

癌症死亡率降低最關鍵的措施,是經由篩檢「早期預防及治療」。如臺灣女性的子宮頸癌,可以經由HPV疫苗施打及子宮頸抹片來預防或治療。臺灣廿年來,已經看到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顯著減少,是成功的政策。

近年來發生率及死亡率上升的肺癌,雖可經由低密度電腦斷層篩檢,早期手術而治癒。以公衛落實政策執行,牽涉實務及預算,是否能達到預期的花費及益處比目標,其實不是一個大問題,在國家經濟許可下,人命無價。

但大部分缺乏癌症標記可以應用的實體癌症,雖然化療或標靶藥物可以延長壽命,但要「治癒」仍十分有限,因此很難達到死亡率減少的目標。

目前很多新藥的使用主要都集中在這些癌症,使醫療費用大增,只有像美國這些有私人保險給付的國家,才經得起多種新藥用在一個病人重複復發癌症的費用,更何況這些新藥無健保給付或在開發早期未能及時引入臺灣,病人即使有錢也只能望藥興嘆。

所以,對這些難以治癒而花費高的中晚期癌症,自費、健保、癌症基金的補助等是最難的問題。治療雖可延長壽命,但很難降低死亡率,這是六年內要降低三分之一死亡率的最大挑戰。很不幸的是,目前主要的癌症死亡都屬於這一類。

因此,政府未來要能有效減少癌症死亡率,應考慮將資源應用在有可能經由篩檢而預防或早期治療的癌症,全面推動政策執行,由國民健康署及公衛體系主導;對大多數實體癌症,則以健保體系強化早期發現及治療;對中晚期癌症,除確定療效的新藥由健保給付外,其他新藥可以由食藥署加速引進國內,並由癌症基金、私人保險支應或自費使用。

癌症的生物學十分複雜,且每種癌症的成因及治療差異甚大,這些都需要結合基礎研究、公衛、法規、醫療及保險多管齊下,訂定臺灣的癌症國家政策;明確區分上述問題,並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有效的地方,而不是以死亡率的降低爲目標去訂定臺灣的癌症國家政策。

(作者爲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