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上海人”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三代以上幾乎都是“外地人”

上海的人口來源非常複雜,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移民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移民潮和相關的歷史背景:

明清之際,上海作爲華東地區的重要城市,吸引了來自周邊省份(如江蘇、浙江、安徽等)的大量移民。主要是蘇北和浙西,因爲歷史上蘇州、杭州非常繁華,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些地區的人是不屑來上海的,畢竟在開埠之前,上海的經濟還非常落後。這些移民主要是爲了尋找工作機會和經商機會,他們爲上海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最早開放了廣廈福寧上五座城市作爲通商口岸,由於上海是這其中最北也離清政府統治核心區最近的一座,自然成爲外國人注目的重點。清政府派遣吳建彰來到上海,而吳恰恰是之前在廣東與外商打交道的官員,而與吳一道來到上海的,更有廣東籍官僚和成千上萬的廣東籍百姓。這些人來到上海的原因,是不少外國人離開廣東來到上海,而跟隨而來,爲了生活和生存。顯而易見,這樣就形成了上海第一次移民高潮,來得正好就是廣東人。

安徽人也來上海是以皖軍的形式過來的,爲了從後方夾擊太平軍,就坐英國人的輪渡來到上海,開闢“第二戰場”。誰知道並沒有幫上什麼忙,這些安徽人就索性在這裡定居,成爲了早期上海人的組成部分。

當然,上海作爲殖民地,聚集了相當多的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印度的紅頭阿三是上海巡捕房的標配。此後的淞滬會戰,也是與日本侵略者之間的戰鬥,因爲當時在滬的日本人已經相當多。而參加作戰的西北軍、東北軍、桂系和川系軍隊,也帶來了不少當地人。

後來,上海成爲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吸引了來自中國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各地的移民。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成爲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吸引了來自歐洲、美洲、日本等地的商人和移民。特別是在20世紀初的租界時期,上海成爲了國際租界,各國的移民在此定居,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社區。

20世紀上半葉,中國曆經了多次戰爭和政治動亂,這些動盪的時期導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動。許多人從內地逃離到上海尋求安全和生計。上海吸收了戰爭和政治動盪導致的移民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猶太人逃離納粹統治的歐洲,選擇在上海避難。

改革開放後,改革開放以後,上海成爲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前沿城市,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口。很多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涌入上海,爲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上海的人口來源非常多樣化,歷史上經歷了華東地區移民、港口移民、戰爭和政治動盪導致的移民以及改革開放後的移民潮。這些移民潮豐富了上海的文化和人口結構,形成了多元而獨特的上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