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癲癇發作如「大法師」用藥也無效 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三軍總醫院醫療團隊分享癲癇治療成果。(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19歲的張同學2歲時癲癇發病,使用多種藥物治療癲癇無效,最嚴重時一天發作5次,還會出現像大法師一般的扭曲動作,最後接受癲癇手術合併以術中腦電圖定位切除病竈,術後2個月再無發作,大幅改善生活品質。醫師指出,癲癇不算罕見,但因爲症狀表現常遭污名化,甚至被認爲是鬼神附身還被驅邪,這樣的疾病誤解也讓患者與家屬就診意願不高,無法順利得到診斷恐延誤病情,影響生活功能導致生命危險。癲癇症(Epilepsy)爲一種腦神經元反覆自發性異常放電的疾病,盛行率大約5-10/1000,以臺灣人口換算,粗估全臺約有二十至三十萬名患者,並不算罕見。三總神經內科醫師蔡明真表示,癲癇症目前第一線仍然爲藥物治療,大約七成的患者的癲癇發作經由適當診斷及藥物處方可以獲得良好控制。
一般來說,病患如有陣發性的動作或症狀可至神經內科門診評估,蔡明真指出,有些陣發性的動作或症狀會與癲癇症類似,但卻是完全不同的診斷。診斷的過程會因醫師的判斷排定血液檢查、腦波檢查、腦脊髓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來確定病因。若確定是癲癇症時,醫師會針對癲癇種類、癲癇病因、性別、年紀等因素選定適合的藥物來治療。
然而,藥物可能會有無效的時候。三總神經外科部神經加護中心主任曾冠穎表示,大約三成癲癇症病患會演變至藥物難治型癲癇,此時便是癲癇手術可能介入的時機。
因爲開刀爲侵入性檢查,曾冠穎說明,癲癇手術前患者會需要接受完整的評估,包括重新評估診斷及藥物、腦波型態、影像檢查結果、神經心理測驗結果等,會進行一系列縝密的檢查來確定患者是否適合進行手術,應用何種術式,並綜合檢查結果開跨團隊會議綜合各專科專家給予患者治療建議。
三軍總醫院在院長及各科部支持下參考臺北榮總之跨團隊照護模式於院內成立癲癇團隊,派遣神經內科蔡明真於北榮癲癇科接受訓練,並通過亞洲癲癇學會腦波認證國際考試(ASEPA)。提醒民衆,若確診爲癲癇症,且經過藥物治療後仍無效,將轉介至癲癇手術評估小組進行進行全面性評估,判斷是否適合接受進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