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高溫創紀錄!防中暑 一張表告訴你怎麼補充水份
▲今天高溫炎熱,臺北一度飆至38.2度創下紀錄,圖爲資料照。(圖/記者黃克翔攝)
全臺熱爆,臺北還出現38.2℃的高溫,創下今年以來全臺最高氣溫紀錄。醫師表示,根據過往經驗,6月中暑、熱傷害的患者最多,炎熱天氣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增加補充水份的頻率,特別是需要在戶外工作的人,一定要定時休息,醫師也提供簡易對照表,透過氣溫與溼度換算補水量。
中央氣象局觀測顯示,27日上午11時17分,臺北地區高溫出現38.2度,不但是今年最高溫,更是臺北測站設立以來的5月最高溫紀錄,且氣象局預估未來幾天仍是悶熱狀態,高溫可能達到32至34度。另一方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5月份至26日爲止,因爲熱傷害就醫已經達到282人次,超過去年整個5月的160人次,且很有可能會超過300人次。
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天氣熱、溼度高,容易因爲汗流不出去產生體內溫度上升的情況,若體溫持續升高,身體熱調控失調,就可能造成中暑(體溫超過40度),恐引發嚴重神經學異常以及多重器官衰竭。
朱柏齡指出,天氣炎熱時儘量不要在外逗留,若是有運動習慣者,應該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間在運動,最好選擇清晨或者晚上,若是一定要在大太陽下工作的人,一定要注意增加休息頻率,也要多喝水。
▲預防中暑飲水錶。(圖/三總中暑防治中心提供)
至於要用怎樣的頻率來補充水份?朱柏齡表示,熱指數從一般至嚴重可分成1至5級,再對照本身的工作程度屬於輕、中、重度而有不同的建議。
舉例來說,27日臺北中午高溫38.2度,當時相對溼度爲40%,計算熱指數爲42.2,屬於最嚴重的5級,此時不管哪種程度工作者都建議補充水份達到每小時1000c.c.。
朱柏齡也提到,中度工作包含在室內從事水電、油漆、木工者,至於是室外工作的建築工人、快遞、搬運工,或者室內工作但屬於高溫環境如鍋爐間,或者激烈運動、比賽者,則屬於重度工作。
朱柏齡說,在熱指數低、平時每工作1小時休息10分鐘者,一旦有工作量增加或者熱指數上升時,休息時間建議增加爲20至30分鐘。
朱柏齡提醒,在高熱環境之下,如果有頭暈、頭痛、嘔吐、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全身無力虛弱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中暑,建議要到陰涼的地方,補充水份,嚴重時也可以讓患者噴冷水,或者泡入良水中降溫,如果體溫不降反升、意識神智出現不清楚的情況,則應該趕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