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臺股反彈留意3關鍵 逢低進場契機浮現

張芷菱表示,外資上週四結束連17日賣超,臺股指數一度重返年線之上,然價量持續背離仍是本波反彈走勢隱憂,後續須關注指數能否站穩年線,及成交量是否開始放大、並完成技術面底部型態。

由於市場信心仍不足且浮動,外資上週對亞股仍賣多買少。臺韓雙雄上週表現兩樣情,臺股續遭提款逾11億美元,韓股則獲回補近17億美元。東協與南亞市場方面,僅菲律賓股市力守買超,其他市場仍呈現賣超,惟外資賣超印度股市大減至低於1億美元。

同時,亞股上週表現相當分歧,今年以來弱勢的印度股市大反彈,單週大漲4.17%稱冠,獲外資買盤加持的韓市亦大漲2.99%,臺股、泰股雙雙漲逾1%。另一方面,印尼股市單週重挫3.95%吊車尾,近期相對抗跌的陸股也出現2.29%回檔。

目前市場等待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細節,PGIM Jennison美國成長基金產品經理彭子芸指出,自2月中下旬以來,美股標普500指數已從高點修正逾1成,目前多空分水嶺仍在年線位置,若能守穩將能持續朝向多頭向上格局邁進。

張芷菱分析,近期臺股持續落於年線下,然分析近5年每當臺股位於半年線下時進場,無論是後6個月、後1年、後2年皆能繳出不錯的報酬率,且現在臺股評價面已來到10年均值左右水準,伴隨堅實基本面支撐,進場機會已然浮現。

從基本面觀察,張芷菱指出,臺灣2025年前2月累計外銷訂單金額達964億美元、年增11.9%,明顯優於預期的905~925億美元,主要來自電子產品因人工智慧(AI)需求拉貨優於預期、資通訊在庫存水位健康下維持擴張。

進一步觀察外銷出口地區,美國和東協仍是臺灣主要外銷訂單貢獻地區,前2月年增率分爲17.9%和22.9%,反映美國AI需求支撐及供應鏈轉移趨勢,亦可看出AI驅動臺股獲利成長趨勢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