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美債搶錢 排擠外幣存款

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五年外幣存款

臺股多頭、美債高利率,對外匯存款產生排擠效應。金管會公佈2023年12月底國銀承作外幣存款餘額達14兆246億元,全年僅增2,285億元,創2001年有統計以來年增金額最低,較2022年外幣存款全年大增1兆7,584億元,縮水達87%。

金管會分析三大原因,一是去年10月以後,因美元利率居高不下,企業拿外幣存款加速償還借款,降低成本;二是股市行情佳,存戶把錢轉投資股票;三是美債利率高,銀行財管積極推介下,存款也轉買美債,三因素都使外匯存款成長趨緩。

金管會指出,去年外匯存款僅增加2,285億元、年增1.7%,低於2022年年增14.6%、且全年增近1.76兆元,外匯存款在去年10月底達14.2兆元的歷史高峰。

去年12月底外幣存款餘額降到14兆246億元,月減127億元,減幅0.1%,且呈現連兩個月衰退,其中還有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由去年10月底的32.419元,12月底急升到30.735元,亦會影響換算餘額。

銀行局表示,影響外匯存款月餘額因素很多,不只匯率變動因素,企業支付貨款或收到貨款、外匯避險及資金調度需要,也都會影響外匯存款變動,目前美元利率仍高、加上預期今年會降息的心理,預計仍會繼續吸引存戶續抱美元定存。

金管會統計,去年外匯存款增加金額前三大銀行,第一是中信銀行年增1,299億元、星展(臺灣)銀增1,259億元、合庫銀增1,110億元;中信銀及合庫銀主要是因承作電子業及航運業客戶外匯定存,星展(臺灣)系因併購花旗(臺灣)消金業務。

展望後市,中信銀指出,市場普遍預估美國聯準會今年將啓動降息循環,且觀察外幣存款大盤已達高峰,成長力道逐漸放緩,預估未來外幣存款量將逐步下降;北富銀認爲,美元利率仍位於高檔,在利差優勢下,美元存款仍受到民衆青睞,致存款量持續增長,法金的外幣存款動能趨緩,但隨終端需求逐步回溫,預期後續外幣存款量將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