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文化燈箱亮相 大學生點亮安南區十三佃鄭家古茨
臺江文化燈箱亮相,青年點亮十三佃鄭家古茨。圖/臺江社區大學提供
臺南市安南區古稱臺江,1823年曾文溪改道衝入內海,形成溼地型臺江十六寮村落社會。爲保存臺江十六寮文化路徑與歷史現場,社大臺江分校結合安南區公所及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師生,以拓墾故事爲主題,推動微型公共藝術創作。
繼安順公學校百年校址紀念碑後,2024年計劃再前進十三佃鄭家百年古茨,藉由崑山科大老師郭一勤指導,讓大學青年參與創作「臺江文化燈箱」,融入農漁村生活故事,爲十三佃古茨注入新生命力。
社大臺江分校表示,2023至2024年間舉辦臺江重回村廟論壇,凝聚社區文化共識,倡議建設永續臺江百年水城市與鹽分地帶文化公路。結合臺南市文化局、安南區公所及在地學校,深化臺江十六寮生態社區博物館運動。
2024年與安南區公所、十三佃鄭家古茨及崑山科大合作,創作包括「臺江文化燈箱」、「社區博物館動畫」及「鄭家古茨空間模型」。大學生運用假日時間進行田野調查,訪談耆老並結合專業設計技術,將古茨生活故事轉印至燈箱上,爲十三佃增添文化景點。
社大臺江分校指出,在臺江建莊200年之際,透過微型公共藝術推動「藝術共創」。此次結合數位設計技術,讓臺江家族生命記憶轉化爲「臺江文化燈箱」與「3D動畫」,拉近長者與年輕世代距離,促進「青銀共學」。此經驗未來可推廣至臺江十六寮,讓每個「老家」文化記憶得以活化,實現三代協力,共創新文化。
十三佃鄭家古茨微型公共藝術啓用典禮,於今日舉行,安南區公所副區長張介軍、社大臺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鄭家古茨鄭新贊博士、鄭忠勝老師及崑山科大郭一勤老師共同出席。社大臺江分校頒發感謝狀,由塗英壹、楊沛綺及林佳綺代表受獎。
張介軍表示,十三佃鄭家古茨微型公共藝術深具在地文化意涵,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創作,傳承臺江文化。鄭家後代鄭忠勝提到,大學生不僅多次踏查,對臺江文化的瞭解甚至超越在地子弟,透過藝術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先民拓墾故事,令人感佩。
郭一勤說,學生透過課程完成燈箱、動畫及古茨模型創作,不僅是課堂練習,更具有教育意義。這些作品融合傳統與現代,爲鄭家古茨增添互動性,展現學以致用的成果。
塗英壹表示,參與創作過程不僅加深對十三佃歷史文化的認識,還從中學到歷史保存的重要性。設計過程遇到不少挑戰,但同學合作克服,看到作品獲得當地居民喜愛,充滿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