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21世紀農貿談判 學者:應盤點得失 貿然上桌相當危險

學者表示,談判中的得與失必須要清楚盤點,產業界的意見是談判重要的籌碼,假如沒有做好盤點與準備就上談判桌,相當危險。(本報系資料照)

臺美雙方昨日啓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雙方將建立貿易談判架構,其中談判項目包含農業。學者表示,談判中的得與失必須要清楚盤點,產業界的意見是談判重要的籌碼,假如沒有做好盤點與準備就上談判桌,相當危險。

美國USTR副貿易代表畢昂琪(Sarah Bianchi)與我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舉行視訊會談,雙方發起「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分別在貿易便捷、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11項目下談判,雙方也同意首次會議將在6月底於美國華府舉行。

臺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直言,臺灣不太可能在這個貿易談判上得到什麼好處,我們現在對美進口的都是大衆物資,都是我們缺乏的,我們一直想銷美我國農產品,但美國一直興趣缺缺。

從務實面來看,光運費到美國西岸就相當高,我們的冷鏈技術也還不是這麼到位,如果美國真的讓利給臺灣,至少要先看我們能否抓住品質,否則賣到日本的鳳梨品質都參差不齊,更何況去美國。

雷立芬表示,美國現在遞出橄欖枝,但我們盤點好了嗎?是否在消費者需求和政治考量上都做足準備?否則這個協議的啓動也只是一束煙花,轉瞬即逝。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表示,談判就是利益交換,農業談判不外乎設法避免進口衝擊,以及如何擴大出口機會,但談判不會只談農業,必須要和議題綁在一起做策略規劃,也就是到底能換到什麼。

楊明憲說,如果對美國的要求照單全收,就就不用談判了,11個談判項目一定要有攻防思維,能攻得要爭取,要守得也要有優先順序,很多談判必須「理直氣壯」,其立足點來自產業界的意見與壓力,這些都是談判桌上的籌碼,假如我們都沒有做好規劃與準備,這纔是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