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古JOB 走進「故事」拉近與古物保存的距離

臺南文化資產管理處與網路平臺故事:寫給所有人歷史合作編撰《臺南古JOB》專題。(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神廟雷母鏡子經清潔後返亮。(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風神廟雷公神像底座彩繪起翹壓回。(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文物普查、文物保存修復等看似艱澀知識,化作一篇篇故事,變得生動有趣。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網路平臺「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合作編撰《臺南古JOB》專題,以淺顯易懂文字,穿插有趣內容圖說,引領讀者走進府城文物修護現場,讓讀者身歷文物「看醫生情境,拉近人們古物保存工作距離,進而關注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本次古物推廣專題由「事件人物生活三個面向所組成,分別從「府城文物修復紀實」、「文物背後的人們」和「生活中的文物」三個主題出發,共計40餘篇中、短篇文章,深入淺出呈現臺南文物保存不同面貌

文資處將在Facebook及Instagram上,以每週2篇發文頻率推文上架,拉近人們與古物保存工作的距離。內容舉凡像是看到女神雕像五妃娘娘們如何保健、回春、更留住歲月的痕跡;也述說修復師作爲文物醫生所面對的工作課題,除了跨域跨科專業養成及手巧心細特質,不可少的還有良好的同理心與溝通術,更要兼顧神明的隱私與神聖器物的量測禁忌。

與我們最息息相關的,無非是隱匿在日常近身的文物們,諸如居家文物保存環境溫溼度數字密碼及堅硬金屬文物還需要帶手套持拿的原因,都將一一在專題內容中被展示出來。

專題內容也介紹文資處如何媒合穿梭,建構「一條龍」文物保存機制,從文物普查到調查研究,從古物保存修復到管理維護,甚至「超前部署」古物巡查制度。《臺南古JOB》帶您看見被上傳的「臺南古物保存工作履歷表」,從中再現文物與修復師的「醫病關係」現場,細說文物普查、調查研究、保存修復、管理維護等古物保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