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後起直追 跨進AI時代
VS Talk第九場座談24日登場,圖左至右分別爲優必闊(Ubiik)創辦人彭天豪、Profet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建豪、Canner易開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紀力榮、Hive Ventures蜂行資本合夥人李彥樞。圖/業者提供
Hive Ventures蜂行資本合夥人李彥樞24日表示,疫情過後市場競爭更激烈,企業的數據與資料需要「快」,纔能有更彈性的決策。李彥樞說,在人工智慧(AI)導入上,近六成的臺灣企業已展開行動,加上人才、模型數量以及企業高層心態不再堅持「降低成本」,變爲更加重視提高組織效率與增加收入,預期臺灣企業在AI導入上相當具有「後起直追」的潛力。
國發會亞洲矽谷執行中心與臺杉投資共同主辦的VS Talk第九場座談24日登場,並邀請到全球新創生態圈推手Techstars執行董事鄭端儀主持,以AI爲主題,由Hive Ventures分享臺灣企業導入AI趨勢,也邀請Canner、ProfetAI、Ubiik等新創分享企業導入AI的實戰經驗。
新冠疫情襲擊全球,李彥樞說,在後疫情時代下,企業更重視的是如何在零接觸的狀況下,仍然能保持營運的彈性與韌性,而AI在其中更是扮演關鍵。事實上,58.6%的臺灣企業已經進入AI「導入期」,代表絕大部分的企業已展開行動;更有近25%的企業已進入規模化階段。
不過導入AI,首先要有數據,Canner易開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紀力榮觀察,企業從數據來源到商業應用整個流程,需要花費非常大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才能達到。爲解決痛點,Canner開發的CannerFlow加快企業整合數據的速度,把數據孤島連結,讓企業反應力加快50倍,讓企業部門準確地拿到想要的數據與資訊。
Profet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建豪分享,AI時代來臨,製造業也面臨轉型課題,如何將過去由老師傅傳承的經驗升級,將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而企業導入AI時,常面臨無法決定「要用AI解什麼題目」的困境,ProfetAI看到此一痛點,開發出「一週內POC(概念驗證)模式,先幫企業做好AI題目快篩,把箭靶先畫好,纔不會在導入時迷失方向。
物聯網新創優必闊(Ubiik)創辦人彭天豪則分享Ubiik自身的經驗,2020年Ubiik取得5.7億元標案,要在臺灣六縣市布建35萬個智慧電錶,透過導入自行研發的AI模型,別家公司需要花上數百人、數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Ubiik只要2天就能完成,所需的人力更是別人的兩成以下。他形容,AI就像是阿基米德的槓桿,善用AI將可幫助缺乏人力物力的團隊「play smart」,不只節省成本,還能做出比百人團隊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