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重鎮陷斷鏈危機 惡夢恐未完最怕1件事

大陸疫情延燒,先前包括上海、崑山都下封城令。(示意圖/中新社)

根據《財訊》報導,大陸清零政策導致物流斷鏈。(圖/財訊提供)

大陸清零政策導致物流斷鏈,是真正衝擊臺廠科技業第二季表現的關鍵;但撇除封城問題,真正讓市場擔心的,其實是「全球需求」的問題。

崑山和臺灣科技業的關係有多緊密?根據陸媒《財經》雜誌報導,至2020年底,臺商在崑山投資總金額達645.9億美元(約合新臺幣1兆9千億元),有10萬臺商在崑山生活,臺商爲崑山創造50%工業產值,進出口產值70%。

如今臺商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爲疫情爆發後,自3月28日開始,上海首度進行高強度封城(大陸官方稱爲封控)。4月1日,崑山也嚴格封城。4月22日晚間,崑山市政府發出疫情防控「第72號公告」,公佈崑山「封控區」和「管控區」範圍,要求封控區內「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控區內「足不出區、嚴禁羣聚、錯峰取物」,意思是,在管控區內,如果不出廠區,區內仍能有限度活動。經過1個多月的封閉管理後,崑山纔在本月6日全面復工。

《財訊》報導指出,由於臺商廠區一般都不小,能自給自足,因此多半採閉環生產,生產線上人員動線限縮在宿舍到生產線之間的「兩點一線」維持運作。因此,對臺商最大的影響不在於停產,而是在物流斷鏈。

以載板大廠欣興爲例,目前有兩家公司位於崑山,分別生產PCB和軟板,第一季的產能佔全公司13%,「我們公司沒有人染疫,每天做核酸檢測」,目前生產不是太大問題,「但料件進貨和出貨比較困難,物流每天都在變,難以掌握」業者透露,即使能生產,產品如不能及時運到客戶端,將影響營收認列,這兩座廠四月能認列的營收恐低於往年的5成。

根據《財訊》報導,這一波大陸物流大斷鏈,讓大陸公路運輸、港口和空運,都因爲大陸清零政策產生的現象,飽受衝擊。

例如,爲了管理疫情,要用公路運輸貨品時,要提前一天分別向出發地和目的地報備。過去2百公里的路程一天可以送貨完成,現在加上兩地報備,至少需要3天以上,但是司機的核酸檢測報告只有48小時有效。

《財訊》分析,大陸的大數據管理,也變成新的障礙。防疫期間,大陸公信部和三大電信業者合作,推出「行程碼」,能顯示司機過去14天停留過的大陸城市和國家。但在清零政策下,司機只要在高風險地區停留超過4小時,行程碼會被標註星號,不但無法卸貨;更要命的是,多地要求司機「不帶星」才能通行,如果不幸在疫區被攔下,即使人沒下車,恐怕連回家都成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封城還可以靠調度位於其他地區的工廠生產撐過去,同時申請復工,等待重啓。但更大的問題是,清零政策如果影響大陸的內需,加上美國也正在升息抑制需求,消費者過去兩年早已買進大量電子產品,今年下半年電子業旺季需求還存在嗎?

尤其對供應鏈集中在大陸的PC、面板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來說,目前多家臺商表示,原本封城前就覺得需求沒有很旺,現在如果解封,出貨高峰就只是向後遞延,「今年下半年還有沒有高峰,就很難說了」。但供應鏈已傳出,消費性電子供應鏈IC庫存持續上升,「大部分成熟製程IC,第3季開始可能就會平衡,甚至部分供過於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