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輔助醫學「元年」誕生 攸關40萬輔助醫學大軍出路

(醫界盛會「2022國際輔助醫學高峰會」今日於東海大學舉行。圖/業者提供)

醫界盛會「2022國際輔助醫學高峰會」今(27)日於東海大學舉行,由於攸關40萬從業人員的出路,因此備受各界重視!副總統賴清德以錄影模式致詞時強調:「臺灣是輔助醫學和AI人工智慧的結合的領航者;輔助醫學的推動『現在正是時候』!」

「2022國際輔助醫學高峰會」歷經疫情兩度推延進度後,27日迎來了開幕式。這次大會除集結了「輔助醫學」各項創新展覽,琳瑯滿目的民俗療法工作坊,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論文發表外,還頒發了四大獎項,因而被喻爲臺灣的「輔助醫學元年」。

大會主席暨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說,醫學會成立的四個使命,便是「合法化、科學化、學術化、普及化」,更擔負着「承先啓後」的大任,融合成具有臺灣特色的輔助醫學,期待對全人類有一個具體的貢獻。

陳韜名強調,因應時代的需要,輔助醫學也正面對着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輔助醫學在安養樂齡的照護上,配合教考制度的一條龍連結,將傳承千年的人類智慧結晶配合當代科技的創建,以便提升臺灣民衆更好的生活品質。

東海大學在爲期3天的高峰會中則扮演了穿針引線,以及爲促進輔助醫學與AI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與技術發展,提供專業知識與見證。東海大學董事長吳清邁也參與這場盛會。

而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則幽默地表示,這場高峰會之所以重要,「是因輔助醫學的第一次盛會就給了東海」;東海大學終身特聘教授朱正忠博士指出,有186位來自世界的學者專家共同付出心血,將近800位的輔助醫療領域的工作坊相挺大會。

此外,邀請貴賓來自政商醫各界菁英,包括身兼醫學會榮譽會長的立委林楚茵、臺中榮總院長陳適安、童綜合醫院策略長李三剛,以及天主教臺中教區副主教黃清富。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以錄影模式演說,臺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羣總經理陳守正則親臨會場進行專題演講,陣容盛大。

高峰會首次頒獎予四位從事輔助醫學領域的傑出人士,都擁有相當堅實的粉絲羣,分別爲著名的足部反射大師吳若石神父,獲得輔助醫學終生成就獎;終身都在從事輔助醫學相關工作的東西整合醫學中心院長何逸僊,獲得輔助醫學終生成就獎;結合輔助醫學AI大數據、IFEEL生物訊息預警系統專家高明志執行長,獲輔助醫學世紀領航獎;針對輔助醫學的學術化提供一個有國際高度的平臺,主編國際醫學核心期刊「傳統與互補醫學期刊」的沈立言教授,獲得輔助醫學承先啓後獎。

爲了增添文藝氣息與人文關懷,大會特別邀請全國動物醫院事業羣執行長陳道傑,展現才藝拉小提琴做爲開幕序曲,一首悠揚的旋律「白天的星星」贏得了場內300多位嘉賓的如雷掌聲。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成立於民國110年7月,早在二、三十年前,輔助醫學就存在臺灣民間,只是一直沒有包含在臺灣的「部訂專科醫師」範圍,也不屬於「醫療法」管轄,是一種在正規治療之外的另類療法。由於各種利益衝突,與藥廠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抗衡,使得「輔助醫學」走來篳路藍縷。

民衆所熟悉的輔助醫學,包括了傳統認知的「筋絡網絡」、「徒手矯治」」、「刮痧撥筋」,還有漢方草本等調理方式;意識情緒方面,也有「音樂療法」、「芳香療法」;在能量頻率面向,則結合鍼灸、頻率與聲、光、電、磁等多元媒介處理身心遇到的問題。

臺灣在輔助醫學領域奮鬥的菁英,也紛紛一展身手,10多場的體驗工作坊讓參與民衆大呼過癮,也令全臺近40萬從事輔助醫療的工作者爲之振奮。

「輔助醫學」在臺灣也許還是個陌生的名詞,但如果提到「民俗療法」、「芳療」,相信民衆應該再熟悉不過。只是「輔助醫學」的範疇不僅單純如此,事實上,只要涉及非藥物及開刀手術的醫學及方法,都能包含其中。

但,現行的「醫療法」中,民間大多數從事民俗療法的業者,都不屬於「醫事人員」。然而,臺灣有超過40萬相關的從業人口,他們大部分因爲無法從事「醫療行爲」,只能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目前世界各地使用輔助及另類療法的人越來越多,此議題的重要性也逐年上升。美國從1991年到1997年,花費在輔助及另類療法的經費從4億增加到超過6億美元,而在一年內曾求助於輔助及另類療法的人的比例,亦從33.8%增加至42.1%。

2021年籌備多年的「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終於成立,可能有人會覺得好奇,爲什麼「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要重複「醫學」兩個詞?首先,這是臺灣唯一一個報備衛福部並經過內政部覈准成立的「輔助醫學」組織。當初在命名時,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認爲,應該要發展「臺灣特色」的輔助醫學,因此將「臺灣輔助醫學」做爲一個專有名詞。

在「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的登高一呼下,沒想到全臺竟有50多家輔助醫療領域的創新業者,以及相關的組織工會加入,原本只打算舉辦學術研討會,瞬間提升成爲含括了創意會展、體驗工作坊、世界級學者專家發表論文、頒發首屆輔助醫學獎的「高峰會」規模;顯然,具備40萬大軍的輔助醫學產業,確實蘊含了巨大潛力,讓產官學界均抱持高度期待,輔助醫學也以醫界的明日之星姿態正式登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