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繞不開大陸市場
陸客急凍觀光冷,百業蕭條生計難;泛藍8位縣市首長登陸爲民謀福祉,成效有待觀察。但蔡政府以「親美日」、「新南向」刻意迴避大陸市場,前景絕對堪憂。
殊不知,大陸已由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全世界都仰賴及覬覦這市場。美國在2012年之前爲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也是全球最多國家或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但這種貿易結構在2013年已全然改觀,美國第一大貿易國的地位被中國所取代。
據WTO資料顯示,2013年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已超越美國,首度躍居全球第一。如今,大陸已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每年進口近2兆美元商品,爲全球貿易伙伴創造了大量就業和投資機會。2015年全球3大貿易國依次爲大陸、美國及德國。大陸同時也是全球第3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最大的原物料需求者,對新興市場的經濟影響舉足輕重;對臺灣而言,其貿易重要性更是不言可諭。
大陸躍居爲世界第2大經濟體後,便接二連三地爭取全球經濟金融話語權;如推動人民幣入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倡議亞太自由貿易區、推動「一帶一路」大戰略、成立亞投行、主導RCEP、舉辦G20年度峰會;最近更頻頻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全球經濟組織接觸,爭取主辦年度會議,讓中國在全球經濟舞臺上發出更強大的政策聲音,主導全球經濟議題,其用意明顯。
進一步言,美日分別爲「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第1、第2大出資國,兩國聯手主導這個組織,掌握投票權及話語權,早爲許多國家不滿。大陸於1986年加入亞行,目前是該行的第3大股東國,但投票權仍不及美日。同樣地,美日2國也主導IMF的投票權及話語權。職是之故,大陸提倡「一帶一路」,並以成立亞投行做爲其資金池,自有其用意。
大陸雖多次強調主導亞投行不是爲了競爭,而是爲了區域內共同發展。但從亞投行的成立到目前已有橫跨全球5大洲的57個會員國,若加上申請中的國家,則將近90國,應已打破了過去由美、日2國主導的國際金融格局。
大陸在甫結束的G20杭州峰會上中提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也是「中國方案」提高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度。無疑的,大陸已站上全球經濟制高點,從過去國際規則的接受者,轉變爲國際規則的協調者、制訂者;對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
臺灣近幾年來已受悶經濟所苦,加上目前兩岸關係的停滯,只能用「雪上加霜」形容。政治人物顧的是選票與政治利益,但人民關心的是如何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