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就在「海嘯搖籃」隔壁 氣象署曝防禦值:不常發生不代表不會發生

臺灣的地理位置及環境條件,如何造就及阻斷海嘯發生。圖/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臺灣四面環海,且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但臺灣不會面臨海嘯威脅嗎?「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表示,雖然近來不常聽聞發生在臺灣的海嘯災情,歷史上仍有幾起重大的海嘯事件。

氣象署表示,1781年的屏東海嘯,屏東鳳港西里於4、5月之間,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忽然海水暴吼如雷,水漲數十丈,近村的人與建築盡數被淹沒。1782年或1682年臺南大海嘯,海嘯與地震歷時8小時,幾乎全島都受到波及,3大都市與20多個村莊被浸吞。1867年基隆海嘯,巨浪捲入將船隻衝入基隆市內,淡水也發生數百人淹死、房屋倒壞,是歷史紀錄完整,目前確定爲臺灣近海地震引發的災害性海嘯。

隨着測報技術的發展,臺灣的海嘯紀錄也愈來愈完整。氣象署表示,從2000年至今也因爲遠地地震或近海地震,陸續發生過海嘯。而最近的一次,就是0403花蓮大地震後,在宜蘭蘇澳、烏石、臺東成功等地觀測到海嘯。

什麼環境條件有利於海嘯生成?氣象署表示,如果近海發生芮氏規模大於7的淺層強震,就要警戒海嘯的發生;由於海嘯在深水區傳遞快速,遠地發生的地震也有可能對臺灣造成影響。海嘯波進入淺水區時,因爲前方海水傳遞速度變慢,導致後方波浪堆疊而升高。換句話說,海底地形若有由深轉淺的緩坡,更利於海嘯成長。

「現狀是:我們根本就住在海嘯搖籃隔壁」,氣象署表示,全球約80%的海嘯,都發生在緊鄰臺灣東部的「環太平洋地震帶」,而臺灣附近也有多個可能的海嘯源,例如馬尼拉海溝、琉球海溝等,都可能造成大規模地震而引發海嘯。臺灣東北部的海谷和海槽,同樣有發生海底山崩的潛在風險。再來,臺灣附近海域的火山羣活動,也可能成爲另一條「海嘯引線」。

氣象署表示,以地形來說,臺灣本身對海嘯有一定程度的「防禦值」。西側的臺灣海峽海水較淺,不易形成海嘯;東側海岸則因爲坡度較陡、高度變化大,使得海浪來臨時不容易堆高,或被峭壁彈回去。但是不能因此掉以輕心,「不常發生」不代表「不會發生」。

臺灣有機會面臨海嘯威脅,氣象署表示,「畢竟我們就是產地直送」。民衆在海邊活動時要有危機意識,如果在海邊活動時發生地震,或是觀察到海面不尋常的跡象,就要趕快往內陸移動,留意海嘯預警資訊。一起做好相關監測、預警與防災工作,才能在海嘯來臨時將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