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文物首度3大聯展覽 展現多重面貌精彩登場
「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文物聯展帶大家認識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客委會客發中心首度集結國內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等國內重要文化館所及洪敦光、黃錦堂、陳達明、劉世光、黃卓權、葉國平等民間重要收藏家,共160件珍貴文物策劃「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文物聯展,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文學館合作,分別策劃「野仙的珊瑚居-HAKKA人與HAKKA樂」展暨「相約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3個展覽將同步於112年7月31日在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透過文物、音樂、文學等多元形式,帶大家認識臺灣客家多重面貌。
客家文物聯展以「拼・靚」爲主題,展出的文物及其故事多樣,視角豐富。(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客發中心典藏繡工精美的麒麟被、嫁衣、肚兜等服飾,展現傳統客家聯莊自保的力量與生活美學。(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本次客家文物聯展以「拼・靚」爲主題,有三大重點,首先要大家理解「臺灣文化中的客家不是客家人的客家,而是臺灣人的客家」,今日的臺灣客家是因有大家共同參與而成就;第二點是爲了這個展覽,其實客委會與客發中心已籌備了2年之久,自110年起委託專業團隊着手整理「客家文物聯合目錄」建置,作爲策展參考運用基礎;接着在策展階段由策展人羅烈師與策展團隊,將所匯聚的臺灣公私立博物館與民間藏家的藏品,分別以「徙」、「靚」、「敬」、「拚」、「變」及「尋」六大主題加以詮釋,帶出臺灣客家多重面貌。
由北港朝天宮典藏「清道光26年款」(1846年),已有177年曆史,已知既存最古老的進香旗也在展場訴說先民虔誠的信仰精神(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強調,本次展出文物,特別從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宮中檔案,解密臺灣「義民」與「褒忠」的由來。而借展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百年油紙傘」,則見證這項客莊傳統產業的百年蛻變風華。近幾年可看到衆多虔誠的媽祖信徒徒步百里進香潮風涌,中心這次也特別展出由北港朝天宮典藏、不同時期的北港進香旗,其中「清道光26年款」(1846年),已有177年曆史,爲目前國內經文資登錄、已知既存最古老的進香旗,是首度對外展出,從這支香旗可見證北部客莊人士,自清代開始就不畏路遙至北港進香的歷史。
而在臺灣義民信仰中,所展出的花蓮富里義民亭與玉里協天宮義民爺香旗已超過一甲子,從中反映了客家人往東部遷徙,將義民信仰帶到東部的歷程。在「拚」、「靚」單元展場情境,以六堆地區文資古物大總理賴熊飛大刀,及縣定古蹟佳冬蕭屋之建築藝術爲原型參考設計,搭配客發中心典藏繡工精美的麒麟被、嫁衣、肚兜等服飾,展現傳統客家聯莊自保的力量與生活美學。另外,還特別設計以「互動光雕」呈現客家娛樂產業不同時期的變遷,及搭配「文物抓寶」遊戲,讓大家藉由虛實整合形式親近文物、認識客家。
傳藝中心副主任鄒求強特別介紹「野仙的珊瑚居」特展,表示傳藝中心以所屬臺灣音樂館的典藏音樂與文物策展,從展覽中可看到有「野仙」之稱的苗栗頭份客籍音樂家徐鬆榮老師對臺灣音樂界與客家歌曲的創作與傳承,也特別展出其爲苗栗縣2000年舉辦「臺灣中等學校運動會」時,爲苗栗地區23個學校所重新編曲的校歌,以及其所創作的「頭份鎮歌」手稿。
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秀貞表示,「相約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集結了31位客籍作家的文學作品,並結合客發中心典藏的客家文學家曾貴海、詹冰與葉日鬆的手稿展出,從貼近常民生活的層面着手,以土地、飲食、習俗、文化符碼、文學的跨界與改編爲展示分區主題,在常民生活基礎上加入客語書寫、客家文化,期望增加觀衆對客家文學與生活語言的認識。
客發中心補充,除了在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的這3個展覽外,尚有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展出的「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有「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都有客家的身影,各具特色,歡迎踊躍前往參觀。相關資訊請至臺灣客家文化館粉絲頁(https://zh-tw.facebook.com/hakkapark/)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