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恃寵而驕的日子結束了
(圖/本報系資料照)
ECFA在治理無能的政府手上,當然是「糖衣毒藥」。大陸公佈調查結果,認定臺灣對大陸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賴競辦的膝蓋反應是「中國介選」,行政院砲轟對岸「片面認定」,完全不符合事實,違反WTO相關機制與規範,並與侯競辦對齊砲口,呼籲北京停止政治操弄。
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歧視,由來已久,衆所公認ECFA乃對岸對臺灣的「讓利」,但公平貿易沒有讓利之說,而一方讓利,寵出了另一方之歧視,代表政治性經貿讓利沒有可持續性。
對北京而言,政治性善待臺灣,並沒有得出良性的政治結果,反倒給臺北恃寵而驕的空間,尤其不良的後果,是臺灣傳統產業因此受到過度保護,而不是給大陸產業造成對等的損害。
換言之,民進黨在此問題上的真正禍害,不是口嫌體正直的「吃飯罵娘」,而是拿了好處卻沒有投資於內部的產業升級。
缺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臺灣蛋業的落後與脆弱,經由一次又一次的缺蛋危機,裸裎在民衆面前。卻乏國際競爭力且不說,連內部供應都成問題,這就是慣出來的產業弊端,不是將「林北好油」關起來就萬事大吉了。
蛋業不過是冰山之一角,毫無國際競爭力的臺灣傳統產業,根本多不勝數。傳產升級動力嚴重不足,除對岸讓利與己方的歧視性貿易壁壘外,還要加上缺乏國際自貿協定。這三大因素中,民進黨能操之在己的,就是自己放棄ECFA,或是相反,對大陸儘可能開放,倒逼出產業升級的強烈需求。但蔡英文沒有這麼做,反倒持續享受好處而不思進取。
爲什麼沒這麼做呢?因爲民進黨選舉很會選,治理沒半步,全是政治考量。倒逼產業升級,勢必得先讓產業面臨外來競爭的衝擊,而此舉很可能失去選票。
蔡政府高喊積極加入CPTPP,但其實對加入國際自貿協定一事非常消極,直到中國大陸正式提件申請加入,臺灣才匆匆跟着提件,按正常作業進度,日本早就三催四請臺灣提出申請,我們沒有理由在大陸之後才行動。
ECFA既是讓臺灣取得產業升級的機遇,也是過度保護產業的「糖衣毒藥」,如果滑向後者,問題並非出在大陸,而在臺灣自己。要取得前者的效果,就得讓大陸產品進入臺灣公平競爭。這纔是看待對岸發起貿易壁壘調查的積極意義。
想加入CPTPP,難道還能樹立貿易壁壘嗎?這是做夢。蛋業肯定在第一波衝擊名單裡。而如果兩岸都是CPTPP成員,2509項禁止大陸進口的產品,當即就得開放。
柯文哲稱加入CPTPP難度太高,改爭取加入RCEP,這是對國際自貿協定的「半熟認知」,因爲臺灣還是得消除2509項產品禁令。而柯並未對歧視性貿易壁壘做出正確表態。趙少康稱「臺灣小、大陸大,臺灣對農產品、商品作適度保護是應該的」,也是產業外行的「流氓喊話」,因爲問題就出在過度保護。
無論藍綠白,在這個問題上都不約而同,不同程度地騙選票。
若賴清德當選,肯定被迫要面臨大陸停止讓利的挑戰。對產業而言,最佳的避險之道,就是將工廠外移至大陸或東南亞,躲進RCEP保護傘裡。這便意味着「賴總統」時代,就是產業大外移的時代。
將危機視爲轉機的方式,說起來也非常簡單——與大陸政治和解,提出促統的臺灣方案,全力爭取加入RCEP,然後再爭取加入CPTPP。總言之,臺灣對大陸耍流氓,無底線撒嬌的日子已經到頭了。經貿問題愈是政治化就會愈搞不好,而建立兩岸政治互信,就是排除政治干擾經貿的最優解。(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