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現2例!衝上熱搜的“日本腦炎”到底是啥病?
近期,“臺灣首現2例日本腦炎病例1人死亡”的話題登上熱搜。據媒體報道,臺“疾管署”公佈,2例日本腦炎病例均在高雄市,其中1名男子在發病9天后死亡,患病中一度出現頸部僵硬、臉部神經麻痹等症狀。
不少網友表示“沒完了,這又是個啥病?”“會傳染嗎?”本期《健康關注》爲您解讀!
“日本腦炎”其實就是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急性傳染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我國法定傳染病分爲甲、乙、丙三類,流行性乙型腦炎屬於乙類。該病常流行於夏秋季,潛伏期一般爲4~14天。
流行性乙型腦炎最初於1871年在日本發現,病原體(乙腦病毒)最早於1935年被日本學者分離,因此又被稱爲日本腦炎。
傳染源:最主要的動物宿主是豬和遷徙鳥類,蚊蟲、鳥類、家畜都可以成爲本病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蚊蟲叮咬是乙腦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庫蚊通過叮咬感染乙腦病毒的豬、牛等家畜後再叮咬人,導致病毒侵入人體,使人感染。
由於乙腦病人血液中的乙腦病毒含量低、存留時間短,所以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不含有病毒,因此人與人的一般接觸不會傳染乙腦,也不需要對乙腦病人實施特別隔離。
易感人羣: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發病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爲主,病例主要集中在10歲以下,以2-6歲的兒童發病率最高。
流行性乙型腦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乙腦起病急、病情發展較快。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爲急性腦炎症狀,如發熱、頭痛,有噁心、嘔吐、嗜睡等症狀。
若未得到及時規範治療,隨後2-3天可能出現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以及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部分病例可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比如失語、肢體癱瘓、意識障礙、精神失常及癡呆等)或因呼吸衰竭死亡。
流行性乙型腦炎怎麼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乙腦的特效抗病毒藥物。對症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症狀並穩定患者情況。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重點做好2件事
①接種乙腦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乙腦最經濟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國接種的乙腦疫苗種類主要有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
● 乙腦減毒活疫苗(2劑次)接種:8月齡和2週歲齡各接種1劑次。
● 乙腦滅活疫苗(4劑次)接種:8月齡接種2劑次,第1、2劑次間隔7~10天,2週歲和6週歲各接種1劑次。
②防蚊滅蚊
做好個人防護,如外出穿長衣、長褲,不露宿,遠離水草、牲畜圈等蚊蟲多的地方,安裝紗窗紗門,使用蚊香、蚊帳、滅蚊器、電蚊拍等,儘量減少人蚊接觸的機會。
參考資料:
[1]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japanese-encephalitis
[2]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lxxyxny/
[3]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lxxyxny/nyzstd/202008/t20200829_21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