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希望只剩「廣設大學」? 菁英拖「懶」產業升級

廣設大學學歷不斷貶值,但工人作家林立青仍認爲高等教育應該變成義務教育。(圖/記者一中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0年教改走到現在,許多人認爲「廣設大學」是個錯誤,甚至喊出「菁英教育才能帶領檯灣往前飛」的口號設法排除「不適合念大學」的學生,走向教育集中化。但工人作家林立青6日在臉書貼文,表示在變化多端的現代,廣設大學反而必要,如果不讓所有人都擁有走向未來世界能力臺灣遲早會完蛋」。

林立青說,擁有基礎義務教育、一定程度識字率可以讓一個國家快速進入工業時代、培養出許多合格的工人,可是一旦達到工業化、達到經濟起飛的目的,就不能只有「基礎教育」;未來許多產業消失,工業優勢不再,如果不能讓人民擁有比過去更多、更專業,能夠跟世界、網路軟體程式、人工智慧接軌的知識,或是培養出思辨、邏輯推理的能力,不管在哪個國家,競爭力一定會下滑。

▲林立青平時非常關心階級弱勢的人。(圖/翻攝林立青臉書)

另外,林立青指出,臺灣周圍如日韓等國家,出口商品與臺灣大規模重疊,政府也十分重視教育,人民有高度競爭力;中國跟東南亞勞動力又比臺灣低廉,更不用說這些國家拚命發展基礎建設、輸出文化,邁向強調軟實力觀光服務業的國家。這時只有投入教育,才能使臺灣這個人口密度極高、缺乏天然資源、高度仰靠國際貿易島國有足夠的能力來面對社會的競爭。

林立青強調,現在的問題不是「應不應該廣設高等教育」,而是「如何完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必須趨勢時候,應該改變的是整個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心態;臺灣雖然開放廣設大學,卻將資源集中在少部分的「頂大」,忽略技職學校科技大學的補貼,整個社會對於擁有較高學歷考試高分的人投以過多的關注與崇拜,階級弱勢的人只能讀昂貴又沒有資源的私校,承受「學店」、低薪的剝削。

▲技職一直被認爲是臺灣教育最弱的一環。(圖/記者季相儒攝)

不過,林立青也說,高學歷的確不代表高競爭力,但政府要做的是普及教育,讓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機會獲得「思辨」、「論述」、「自我學習」的能力;在基層勞動力長期被忽視,企業又將這個時代應該要有的「培訓能力」、「自我提升」丟還學校,只會爲了壓低成本貶低應聘者價值情況下,不推廣高等教育只會讓產業停滯、低薪狀況持續

林立青表示,未來除了弭平高等教育長久以來的資源不均之外,讓高等教育變成「義務教育」是臺灣維持人民競爭力的方式;另外,也需要鼓勵在職人口進修各專業領域,一方面刺激教育單位,二方面提高自己與企業的競爭力、注入更多新血。但,無論如何,教育體制薪資都應該脫鉤,企業要求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政府更是如此。

▼林立青臉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