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戰爭風險升級,風從哪裡來?
(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本月14日發佈一項報告,首次把臺灣列於2021年全球30個潛在衝突點的最高級別,而且還列在發生「中度機率」和對美國帶來「高衝擊」的首位。臺灣在過去兩年曾因選舉遭對岸施壓,被該協會列爲第二級風險。今年風險升級,依參與評估的專家們說法,是因中共加強對臺政經施壓,導致中美關係惡化與軍事對抗的危機升高。
對於上述美國智庫人士的看法,我持保留的意見。因爲臺灣今年沒有選舉,大陸有要務在身,拜登新政府兩岸政策未明,臺灣不會成爲引爆中美衝突的導火線。既然如此,說臺灣今年戰爭風險升級,試問「風」從哪裡來?
事實上,自兩岸分治以來,中共從未放棄對臺施壓的舉動,手段從「軟硬兩手」到「軟的更軟,硬的更硬」。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中共對臺全面施壓,但未到「極限施壓」的程度。如果施壓是爲「反獨」,而「臺獨」指的是「法理臺獨」,則中共不會因這個「假議題」而輕啓戰端。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搞「法理臺獨」就是分裂國土,不僅招來外患,且會引發內亂,臺灣政治領袖不會笨到「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李登輝在位時認爲,中華民國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沒有臺獨問題,只有中華民國存在的問題。」陳水扁在位時也說過:「要把臺灣改國名爲臺灣共和國,任期內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至於他們下臺後說什麼、做什麼,因「不居其位,不謀其政」,所以一點也不重要。現在執政的蔡英文總統也堅持以「不挑釁、不冒進」,審慎處理敏感的兩岸問題。
美國不會爲「臺獨」而戰,所謂「倚美謀獨」,也就成了另一個「假議題」。新加坡前資政李光耀多次提醒,任何中共領導人都不可能在臺灣宣佈獨立後,還能安穩坐在中南海的位子上。這不僅涉及個人的歷史定位,而且攸關中共政權統治的合法性。因此,對中共而言,「臺獨」就意味戰爭,美國不可能捲入兩岸這埸「統獨之戰」。
中共確有可能因促統而對臺用武,因認「臺灣問題」不能久拖,故有「和統」或「武統」的爭辯。爲了促統,「臺獨」已被異化成了不同的類型,甚至連中華民國都因臺灣而懷璧其罪。對岸目前似乎不想碰觸中華民國,堅持九二共識意味着是以「擱置爭議」來處理兩岸政治定位問題。
最近對岸的「武統論」甚囂塵上,甚至到「妄議中央」的地步。來自臺灣這邊也有人揣摩上意、隨聲附合。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他自己的打算。習是站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臺灣問題」,所以纔會主張心靈契合,纔會倡議融合發展,希望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達成統一的目標。
今年是中共建黨一百年,習近平說中共是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會點,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工作。習近平新年講話,通篇沒有提臺港澳,完全聚焦於脫貧和抗疫,說明大陸今年還是強調內政優先,不會刻意升高臺海戰爭風險。
臺灣真正面臨戰爭危險的是美國的「聯臺製中」。拜登不會改變其前任遏制中國的政策,但會採「羣狼戰術」,取代川普的「單打獨鬥」。但依照中共的《國防法》修訂草案,如果中共認爲其安全和新增的「發展利益」受到危害,他可以「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參戰。但拜登希望與中共維持競合關係,不願挑戰中共的「核心利益」。何況拜登上任後忙於整修內務,故不會在中美關係問題上輕舉妄動。
如果臺灣未來成爲中美交戰之處,那是因爲臺灣捲入中美之間的「遏制和反遏制鬥爭」。美國如把臺灣視爲遏制中國崛起的一顆棋子,而臺灣亦甘願成爲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則兩岸關係將從「人民內部矛盾」升高爲「敵我矛盾」,戰爭就很難避免了。臺灣沒有玩大國權力遊戲的本錢,當務之急是「避險」,即避免因捲入中美衝突,而淪爲「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下場。(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