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屯區藝文中心傳統與現代激盪出雕塑火花

首獎作品「一方」,呈現「一方之水養一方人」的象徵;活動即日起展出至11月21日止。(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今年舉行「臺灣雕塑新藝獎」,共計111件作品參賽,最後選出前3名及優選和入選獎等共48件獲獎作品,另邀請全國資深雕塑家提供作品,合計91件精彩作品,即日起展出至11月21日止,屯區藝文中心表示,融合傳統與現代作品展,相當有看頭。

屯區藝文中心指出,參展的作品面貌多元、材質各異、手法多樣、創意無限,參展者在此空間呈現出更多的是充滿時事性、實驗性與探討性的作品。除前三名外,優選及入選之作品皆表現出參賽者獨一無二的想法與對世界的感知,均是一時之選。

首獎得獎者葉竹修說,這次參賽得獎作品「一方」,呈現出「一方之水養一方人」的象徵,作品上方人物呈現蘊育的現象,表面紅土色澤是代表人類與生俱來的獵奪習性;下方是隱藏的佛頭,象徵着人類心中還是擁有良善的本質,只是不能時時彰顯。暗喻在萬物中,人雖擁有主導的權力,但在其他的生物族羣眼中,我們卻是剝奪地球資源的「一方」。

2獎得獎者廖幹杉表示,作品「20-21(肉身進化)」,創作動機爲2020到2021年間全世界在新冠病毒的侵襲下,帶來前所未有的動盪,藉由一種儀式性的造型,代表着承受過的災難及未來的救贖。

廖幹杉說,作品下方的龜板原本是養生材料,隱喻失去的幾百萬生命的骨骸,而微小的病毒,如顯微鏡下的病理及病徵,前後置放其起源及變種。另外,上方半球形中有着人體脊椎及金屬五金,代表着人類在這些幾百萬生命的犠牲下,必須面對病毒的對抗及進化,有着希望,也有無奈。

3獎得獎者戴士偉說,作品「時間/空間:借物凝形」,表示在空間裡的兩顆釘子,經由掛在上面的布,若隱若現,使我們猜測或想像來思考這裡面的物件,雕塑造就了凝態的空間,想像裡面的樣貌是不同的時間,藉由這兩者來探討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屯區藝文中心指出,展出的雕塑家來自全國,其對於雕塑的表現及塑造有着時代意義與時間上的體悟,非常具有藝術傳承及觀摩的意義。徵件展與邀請展之作品本質相同,表現手法上各異,傳統與現代激盪出創意的火花,讓觀衆有不同的視覺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