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洋這事,註定是僵局

談論公關方式前,我們要先思考預期結果是什麼:「削弱事件影響」還是「解決問題」。

關於覃海洋這件“情感糾紛”能引起輿論傳播有很多因素:像性別,像身份,像受害者形象反而是高位者等等。

這與之前我發佈的“秦霄賢事件”情況類似:“塑造正向形象越多,發生負面事件時傳播效果越好的道理。”

當然,覃海洋也有點不同:你的職業性越強,你“拋頭露面”頻率越高,也決定了冷處理薛削弱事件影響的方式難以適用。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整個負面事件就成了“死局”。

因爲國家運動員的“高社會地位屬性”,發生負面輿論導致的反差話題會使輿論加倍傳播;

同時你職業需要長期參與世界級(高曝光)的比賽當中去,所以風波的影響無法規避,間接也將輿論持續週期給延長了。

這時候再回看開頭,如果覃海洋想採取公關手段,那麼他的預期結果是什麼呢?

1

如果是削弱事態影響,大家都在用的“冷處理”其實也有另一種方式實現;

就是利用職業性的特殊,將成績聲浪弱化「情感糾紛」的影響,從而實現另一種維度的冷處理能否奏效。

但弱點是:「感情話題」的在娛樂範疇的傳播力是遠高於「體育比賽」的,也就代表成績影響的風評實在微弱。

另外一種削弱方式就是“拆分法”,將負面情況進行切片梳理,放大某一個有利點進行信息迴應;

像涉及的金錢交易、感情身份、又或者當事人本身等,進行某個話題的放大宣傳,使事態偏離原有方向。

從公關角度客觀分析“網絡判官們”心理,誰對誰錯並不重要,只是社會身份帶來話題性導致景觀效應;

公衆人物與圍觀羣衆本身就是巨大的信息差,這也導致製造反轉信息的難度並不高;

當公關舉措能將圍觀羣衆無限細分成“疑惑、反感、支持、無所謂”等陣容時,那麼目標就完成了,剩下只需要等待時間稀釋。

2

相比削弱事態影響,解決問題就難度太大。

首先覃海洋這事的傳播週期有點長了,很大原因就是當事人持續且有意的推動話題繼續,也間接說明雙方的私下解決並不順利。

這週期性的讓話題出現在公衆輿論上,很容易在心理層面讓輿論「坐實」負面標籤,即使後期真發生「反轉」,那已經形成的風評也很難做到完全扭轉。

而且相比一些“一強一弱”的主角配置,覃海洋的奧運冠軍身份並沒有太多輿論優勢,加上粉絲文化的薄弱,使其解決輿論的籌碼一降再降;

相反女方的經濟地位、受害者形象都更容易獲取輿論優勢。

擺在覃海洋麪前兩條路:「顛覆質疑」和「對方閉嘴」。

前者必須具備勁爆性和合理性的條件,才能將之前的所有“指控”覆蓋掉,以達到直接掐滅負面輿論。

後者就需要當事人的私下溝通了,可能涉及雙方的利益交換或精神需要,這就不是我們能聊的。

只是按想在的信息來看,男方可能的公關手段更集中在“削弱負面影響”這塊,一定的信息差污染輿論,配合比賽空檔期逐步減少負面輿論。

說實話,假設女方沒有任何誇大事實的情況下,男方的公關領域已是僵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