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期貨異動覆盤:多空博弈之戰下的反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碳酸鋰期貨,接下來會大概率恢復平靜。

12月11日,2401合約單日減倉7.2萬手,單日減倉數量創該合約上市以來新紀錄,其持倉量相應降至5.5萬手左右,交割風險大幅下降。

同日,2407合約成交量超過2401合約,晉級爲碳酸鋰期貨新的主力合約,併成爲了市場資金交易的主戰場。

這意味着,隨着“移倉換月”啓動和快速進行,2401合約的交易邏輯發生大幅改變,前期圍繞其交割問題所展開的多空資金博弈強度將大幅降低。

至此,延續了半月有餘的“逼倉行情”高潮階段已經結束。

覆盤之下,多頭的隱忍、空頭的貪婪,和市場傳言、誤解、預期的變化,加上交易所對交割環節的亡羊補牢和密集調控,共同造就了跌停、漲停相互交織的大幅波動行情。

博弈

鋰價用一年的時間,走完了兩到三年的跌幅。

7月21日,碳酸鋰期貨上市,掛牌基準價24.6萬元/噸,此後受到終端需求表現萎靡等多重因素影響,一直跌到10月中旬的14.5萬元附近纔有所反覆。

由於當時現貨價格已經與部分高成本企業成本倒掛,並促使此類企業減產,市場一度出現了鋰價階段性見底的預期。

不過,14萬元的價格並不是底,11月20日前後期貨主力2401合約再次破位下跌。

據統計,11月20日-12月6日,市場機構統計的碳酸鋰現貨均價下跌2.4萬元左右,同期2401合約則下跌4.94萬元(按結算價計),明顯大於現貨均價。

一時間,碳酸鋰2401合約成爲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通常情況下,臨近交割月,期貨市場資金會從主力合約上撤離並轉移到下一主力合約,但是由於當時多空資金對交割問題存在巨大分歧,2401合約持倉量卻始終不見減少。

多頭的理由是,2401合約持倉量巨大,市場上並沒有足夠現貨用於交割,臨近交割月(明年1月)時,不具備交割能力的空頭會主動減倉,屆時市場做空力量自然衰減。

空頭的邏輯是,下半年供過於求矛盾突出,同時鋰精礦價格回落、“一體化”產能逐步釋放,鋰價的成本支撐也明顯弱化,加之距離減倉節點尚遠,最終選擇了十分貪婪的繼續擴大戰果。

以上背景下,多頭資金雖然被空頭反覆“毆打”,確實依舊選擇死扛不退,2401合約的持倉規模不減反增。

11月22日,交易所在江蘇鎮江組織碳酸鋰期貨模擬交割。

隨後,業內流傳出一份“永州昊利”圖樣的鋰鹽包裝袋圖片,而該廠商並非是主流鋰鹽大廠,因此市場一度流傳出回收料也可以用於交割的聲音。

於多空兩方而言,以上判斷和預期利好於空頭,此後碳酸鋰2401合約也出現了非常流暢的單邊下跌,該合約也進入到了調控階段。

前期,交易所調控力度一般。

11月24日、30日,交易所分別對2401合約的單日開倉量,“平今倉”手續費進行調整,以降低市場交易活躍度。

對此本報12月1日報道指出,“(根據相關交易規則)12月21日和31日前後,是碳酸鋰2401合約持倉量下降的重要節點……在此之前的14個交易日裡,如果2401合約出現連續單邊市情況,或者其他市場風險增加的情況,亦不排除交易所調控措施進一步加碼的可能。”

一語成讖,此後隨着2401合約跌幅的不斷擴大,交易所調控頻率、強度大幅增加。

12月4-8日當週,交易所幾乎是“一天一調控”,調控範圍涉及漲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證金標準、交易手續費標準和交易限額等多個方面,國內期貨交易所常用的調控工具幾乎挨個使用了一遍。

不懈努力之下,終見成效。12月6日,碳酸鋰期貨止跌反彈,當日2401合約減倉2.1萬手創階段性減倉新高。

而調控並未停止,甚至被調控的對象還明顯擴圍,從被重點關注的2401合約,增加到近月2402和“準主力”2407等其他非主力合約。

12月8日,再次發佈市場風險提示公告,要求各會員單位“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針對碳酸鋰期貨的特點,把規則講透、把風險講夠……”

也正是在上述密集調控和表態的背景下,12月11日2401合約漲停板打開後,多空資金終於從碳酸鋰2401合約上大規模撤離,當日持倉量由前一日的12.7萬手銳減至5.5萬手。

多空兩方圍繞2401合約展開的激烈博弈,至此宣告結束。

移倉

隨着資金從2401合約撤離,市場博弈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新主力”2407合約上,移倉換月正在快速進行。

所謂主力合約,是期貨市場上普遍的叫法,由於其成交量顯著高於其他同品種的不同期限合約,市場參與度、活躍度更好,價格指引和參考意義最強。

12月11日,2401合約大幅減倉當日,2407合約的成交量便已經超過了前者。當天,2401合約成交量爲29.2萬手,2407合約成交量則達到了80萬手。

加之2407合約距其交割日期尚遠,要到明年7月纔會進入交割月,短期內該合約並無交割方面的困擾,市場的博弈程度相對2401合約會低上許多。

不過,截至目前,2407合約依舊處於向平穩狀態過度狀態中。這裡,需要引入一個“成交持倉比”的概念,比值越大,期貨合約的活躍度和投機度越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從上市時算起,碳酸鋰2401合約7-11月的成交持倉比均值分別爲6.5、2.2、2.6、3.98、3.66,本輪下跌的個別交易日突破5,明細高於其他有色類商品期貨。

12月11日、12日,2407合約的成交持倉比爲5.1、3.9,繼續處於高位運行。

而就2401合約而言,由於持倉量的明顯下降,接下來的交割風險相應大幅降低。截至12月13日午後,2401合約持倉量在5.1萬手左右,後續該合約持倉規模還將進一步減少。

因爲,在前期交易所調控的基礎上,按照相關交易規則,接下來2401合約的持倉還會受到相關交易規則的限制。

具體爲,進入交割月份前1個月第15個交易日起,2401合約的最低保證金標準會分時間段逐步提高,現有參與者的持倉成本相應增加,持倉規模也會受到相關規則的限制。

從12月21日開始,非期貨公司會員、境外特殊非經紀參與者、客戶持倉限定爲1000手(現有基礎上減半)。進入交割月(2024年1月1日)後,以上羣體持倉規模則會被進一步限制在300手。

至於普通個人投機客戶,由於本身不具備交割資質,其限倉標準與其他商品期貨類似,持倉無法進入交割月,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以前清倉。

這意味着,12月21日、31日兩個節點前後,2401合約的整體持倉量大概率會進一步下降,後續實際進行期貨交割的數量相應減少。

與之相匹配的是,當前市場可供交割的碳酸鋰數量和註冊倉單情況。

可供交割的現貨數量,可以參考上海有色等市場機構統計的社會庫存,此類機構統計的社會庫存在8萬噸左右,可供轉化成倉單的貨源相對充足。

而交易所的倉單到12日只有170噸,暫時不具備太強的參考價值,因爲首批標準倉單12月6日才正式生成,還未到倉單大規模生成的節點。

從交易所通過行業媒體釋放的消息來看,“已有30多家產業客戶與交割倉庫聯繫交割入庫事宜……截至12月10日,碳酸鋰期貨意向交割量達1.05萬噸。”

未來,只要滿足2401合約持倉量下降、倉單註冊數量持續增加,其交割風險就相對可控,至少情況要比本月上旬時好上不少。

反思

市場各方如此關注交割,是因爲交割環節是聯通期貨、現貨市場的關鍵,而後續還涉及期、現價格迴歸等多方面暫時無法確定的問題。

首先,與其他有色金屬、化工品不同,碳酸鋰原本是小衆商品,2015年以來受到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才逐步成長爲大宗商品,其現貨市場發展的並不夠成熟。

僅以現貨參考爲例,海外報價機構包括Fastmarket、S&P、Benchmark等,國內使用較多的報價爲亞洲金屬網、上海有色(SMM),同時百川盈孚、富寶鋰電和上海鋼聯也提供相關現貨報價。

而由於價格樣本、統計方法不同,以上機構的現貨報價也存在一定差異,有的報價業內便普遍反應較當天實際成交價更高。

而當期貨合約正式交割時,理論上其價格應該與現貨價格趨於一致,否則便會因期、現價格差產生套利機會。

那麼,等到2401合約實際交割時,其結算價格又應該對標以上哪家機構的現貨價格?是與囊括了長協價格的市場均價保持一致,還是與市面上成交寥寥的“散單”價格更爲接近?

其次,很多金屬、化工類商品期貨普遍具備明確的交割品牌,比如國際銅期貨便包括了江西銅業的“貴冶/江銅牌”、雲南銅業的“鐵峰牌”等。

但碳酸鋰期貨沒有交割品牌,所採取的交割質量標準體系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色金屬行業標準電池級碳酸鋰》(YS/T 582-2013),根據碳酸鋰生產不同原料的特點對部分指標進行了調整。

碳酸鋰的原料,至少包括了鋰雲母、鋰輝石、鹽湖滷水、回收料等幾大類,鋰鹽現貨交易市場上,不同原料類型和生產企業的產品價格也不相同,比如回收料電碳的價格明顯低於進口鋰輝石電碳。

也正是因爲上述原料類型導致的產品價格差異,在11月22日模擬交割時出現“永州昊利”鋰鹽包裝袋時,才引起了行業內的廣泛討論。

兩週後的12月6日,交易所專門對碳酸鋰期貨重點問題發文解答,其中有幾個細節可以注意。

其一,交易所強調“相關質量要求在規則公佈後沒有修改”;其二,“針對以鹽湖滷水、鋰雲母原料生產的碳酸鋰硼、氟含量較高的特點,增加了對硼、氟等指標的要求,新增燒失量指標”;其三,“(模擬交割)活動現場使用的演示貨物,是倉庫中原有存放的貨物。”

換言之,就是碳酸鋰的交割標準一直很高,比行業標準更高,用於模擬交割的碳酸鋰產品只是“道具”,如果進行交割還需要通過檢驗。

最後,是產業覆蓋度和參與度稍顯不足的問題。以交割廠庫爲例,一開始只有志存鋰業、永興材料等4家雲母提鋰企業和盛新鋰能,行業龍頭集體缺席。

直至本輪鋰價下跌開始,交割廠庫才快速擴容。11月底新增天齊鋰業、五礦鹽湖,12月11日再次新增瑞福鋰業、融捷集團等。

細數交易所近期動作,除了前述對市場調控降溫諸多措施外,另一項重點便是圍繞增加交割能力所展開的,如增加交割倉庫最低保障庫容等。

這也是正常現象,期貨品種從上市走向成熟,是一個不斷對自身制度和規則查遺補缺、不斷迭代升級的長期過程。

而碳酸鋰由於自身產品特點、市場認知等原因,成長過程稍顯坎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