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府斥資3.6億 建8下水道強化排水

桃園市水務局今年將斥資3.6億施作8處下水道、共3445公尺,圖爲八德區建國路的排水改善工程。(水務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市升格較晚,雨水下水道普及率屢居六都末段班,市長張善政上任後要求全面盤點,今年將斥資3.6億施作8處、共3445公尺下水道,水務局不諱言,擇定的8處都位於都會區,面臨成本高、地下管線多、車流量大等問題,困難度更高,但卻更能強化都市排水。

水務局指出,桃園市雨水下水道規畫總長度533.77公里,截至去年底已完成455.1公里,實施率達85.3%,張善政上任後指示持續健全雨水下水道系統,以每年增加0.5%爲目標,希望2026年達到87.3%。

水務局不諱言,外界可能會認爲進度緩慢,但主因是市府擇定淹水潛勢區、影響市民甚鉅的區域列爲優先路段,施工相對困難,不但地下管線多且複雜,要先探勘確保安全,地面的交通車流量也大,會影響用路人,因此要多個單位協調才能施工,施工成本也飆高,1公里造價往往超過5億元。

水務局指出,近年還遇到缺工缺料和物價上漲問題,工程發包不易,像是桃園區大同路幾度流標,因鄰近桃園火車站鬧區,屢遭民代關切,市府重新檢討標案,另尋改善之道,希冀在汛期前完成。

水務局指出,重新檢討28個都市計劃區後,列出中壢區吉林三路、中壢區榮民南路、楊梅區埔心站梅獅路、八德區建國路、蘆竹區新南路、蘆竹區南工路一段、龜山區樂安街及文化一路、桃園區復興路大同路等8處施作雨水下水道,總長度約3445公尺,另也增建2座雨水儲留池。

像是埔心火車站去年8月因強降雨大淹水,不但水深及腰,機車也倒一片,細究原因是該地區下水道涵管「大管接小管」,宣泄不及釀禍,因此要打通瓶頸下水道,要將管函直徑60公分,加大到長寬2公尺,和上下游一致,全長約134公尺,完工後暴雨頻率可達5年保護標準。

水務局指出,因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極端性降雨機率大增,張善政也指示要引入科技治理,在排水節點設置監控設備,納入「桃園市智慧下水道監控系統」,多方面整合氣象資料,全天24小時掌握水情,每月召開「易淹水改善檢討會議」、秘書長詹榮鋒也會每季主持「淹水改善評覈會議」,強化都市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