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息交易”策略失效?美日股市大跌影響出海基金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繼美國股市上週五(8月2日)大跌後,日經225指數在本週一(8月5日)創下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單日跌幅達到12.40%,算是亞洲股市的一種跟隨性下跌。

這樣的相關性案例在全球資本市場引發強烈關注,催化這一現象級大跌的原因也被投資界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QDII基金中,有不少基金此前佈局美股、日股資產,甚至在有限額度背景下,很多基金溢價明顯。

面對當下市場行情,基金公司將如何應對?個人投資者又該怎麼優化配置?

美日股市近期接連下跌

8月2日~5日,海外股市出現明顯下跌,尤其美股、日股市場調整最爲明顯。對兩地市場出現跟隨性下跌的原因,並非所謂業績拖累或估值堪憂導致恐慌性拋售這麼簡單。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的情況來看,套息交易策略失衡甚至退潮纔是關鍵。

套息交易對很多普通投資者而言比較陌生,簡單來說,依然是資金流通及互換的“遊戲”。只不過這一版本的遊戲規則要跟隨日元匯率進行多資產配置,匯率上漲是資金獲利路上的巨大障礙。

舉例來說,由於日元匯率長期保持極低甚至負利率水平,國際投資者亦優選日本進行借貸甚至加槓桿配置全球資產。這些從日本貸款出來的錢去做其他高息資產配置,或者投向權益類資產,包括配置日本股市等。

不少資金藉助槓桿效應,在套息交易策略的輔佐下,下注了很多權益資產。由於資金成本極低,未來影響投資收益的決定因素來自被投資產的增益水平。可以說,只要被投資產價值突出,這筆買賣穩賺不賠,這也就是國際上普遍對套息交易策略非常青睞的原因。

然而,貸款資金仍有還款之需,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即時匯率水平,如果日元匯率提升,而被投資產的投資收益率難以覆蓋資金成本的提升,這筆交易就有虧損的可能。

上週,日本央行宣佈將政策目標利率從0~0.1%上調至0.25%,是繼3月放棄負利率以來的再次加息。

Wind統計顯示,7月11日~8月5日,美元兌日元匯率下跌,即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升值幅度爲10.82%。也就是說,目前參考市場匯率的波動情況,想要繼續以套息交易策略借出日元進行大類資產配置,這十個多點的激增成本必須覆蓋。

這對於超大型資金來說幾乎無望,一方面,美股科技股乃至日本股市的估值已經高企,而日元升值對於海外日本企業而言又是利空,即換匯回日本本土納入財報數據的實際日元金額會變少。另一方面,美股科技股中又出現巨頭公司財務“爆雷”的現象,加速催化了前期套息交易資金的平倉需求,這一操作或會再次加大國際資本兌換日元的需求。所以,套息交易的連鎖反應或纔剛剛開始。

部分基金經理提前減倉

本輪海外市場下跌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尤其是對國內QDII基金而言,造成了哪些影響?基金經理持倉以及投資策略方面的變化有哪些?從記者瞭解的情況來看,已有基金經理提前降低倉位,同時在操作策略上有所調整。

事實上,上週就已出現QDII基金業績疲軟的現象,尤其投資日經指數的基金出現整體性調整。在美股英特爾財務“爆雷”後,投資納指以及諸多美股資產的基金也出現淨值大幅回撤。

記者注意到,一些主動管理型QDII基金經理二季度就已開始控制倉位,並且在近期進一步降低了權益投資佔比。

華南某大型公募QDII基金經理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估值因素,很多海外市場的估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早先他們就已經降低了部分倉位,溢價的流動性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調整。

北京也有公募QDII基金經理回覆記者採訪時表示,業績不達預期正在消耗投資者耐心,對於美股資產的估值擔憂或也引發進一步的資金撤退。美股科技股牛市主要由預期推動,由於部分已披露的財報業績不達預期,也引發了此番調整。“此前持續上漲過後,美股科技板塊估值處於高位。由於估值水平偏高以及交易過熱,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美股信息技術行業中的一些大型公司容易有調整壓力”。

隨着海外市場連續重挫,QDII基金高溢價現象正在迅速消失,溢價率曾在7月上旬高企的亞太精選ETF(159687),最新已轉爲折價,折價率在2.01%附近。此外,華夏基金、國泰基金、廣發基金旗下納指相關ETF,博時基金、國泰基金、華夏基金旗下標普500ETF,日經225ETF等跨境ETF產品雖然仍存在溢價,但溢價率已經顯著收窄。

對於應對基金出現高溢價的策略調整,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在迴應記者採訪時就提到,首先,運用“大類資產動量+風險預算分配+目標波動率控制”的核心思路進行資產權重的計算,通過時序動量、風險預算分配、組合優化求解等方法,優化大類資產配置模型,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並提高收益的穩定性。其次,加入擁擠度因子作爲風險因子,捕捉指數交易過熱的狀態來提示風險,在市場出現過度交易導致高溢價時,及時調整配置比例,從而減少回撤,降低整個投資組合的波動率。最後,利用ETF折溢價套利策略,在ETF市場價格與基金單位淨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以降低風險並獲得收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溢價。

國際資本轉戰A股資產?

當然,海外市場現階段出現震盪,未來是否依然有投資價值,從中撤退的資金是否向其他低估市場轉移,A股是否具有吸引力?對於這些問題,公募、私募的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看法。

總的來看,對於海外資本市場特別是美股科技股投資的趨勢被證僞,大多數受訪者並未贊成。

恆生前海港股通精選混合基金經理邢程表示,新一輪科技創新趨勢仍然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動生產力,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大型科技創新的時間跨度,並非以季度爲單位來衡量,且該趨勢並未被證僞。

亦有華南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A股方面,槓鈴策略繼續適用,類債與外需方向值得關注。外需方向關注全球定價的資源品(金、銅、油等)和對新興市場的資本品出海。即使近期海外衰退交易興起,但從各宏觀指標的拆解來看,“軟着陸”仍是基本假設,外需方向短期調整或不改中期趨勢。

對於A股現階段的投資吸引力,邢程表示,今年4月底至5月出現的區域資金切換,一方面得益於區域內外圍市場的調整,另一方面也有市場對地產政策放鬆的預期交易,A股和港股彼時估值均處在歷史低位,也爲資金切換提供了條件。因此,本輪能否復現4月底區域資金切換的交易,仍要建立在內部基本面好轉以及相關宏觀政策出臺預期之上。

私募基金方面,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表示,“紅利”和“成長”的切換不會過於極端。近期“紅利”的調整主要是前期漲多了後,從性價比的角度考量,已經不是那麼好,所以部分資金會率先撤出。不過,從長遠來看,投資最後賺的還是分紅的現金流,這些高分紅的公司走勢雖有跌宕起伏,但只要分紅率高、公司估值合理,仍然存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