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積極性
□ 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監管部門和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創新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工作機制等。
□ 截至今年8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貸款也呈現增長趨勢,同時貸款利率穩中有降。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9%。從價格層面觀察,利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具體而言,1月份至8月份,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持續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並引導銀行擴大普惠信貸投放規模。但部分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挑戰。
專家認爲,造成這一現狀主要是因爲銀企信息不對稱以及基層信貸人員在貸後管理上的顧慮,共同制約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進程。只有解決這些不敢貸、不願貸的癥結,才能更有效地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
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小微企業融資工作,通過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工作機制,有效疏通了銀企間的融資堵點。目前,我國普惠信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信貸供給規模不斷擴大,有力推動了小微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
爲擴大小微企業授信範圍,銀行積極創新數字普惠金融產品。比如,廣西北海市的銀行與稅務部門積極合作,創新數字金融服務模式,通過挖掘企業的經營狀況等信用數據,有效化解了小微企業融資增信難題。
廣西春怡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春花表示,桂林銀行北海鐵山港支行及時爲公司授信450萬元貸款,不僅有效緩解了企業現金流壓力,還爲年底擴大投資增添了信心。據悉,近年來,桂林銀行持續加大普惠金融供給力度,推出了“小微速貸”等系列惠企金融產品,切實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銀行還加大了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精準支持小微企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着力發展數字金融,將技術創新與金融服務緊密結合,加速了數據在金融產品等服務場景中的應用。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莫秀根表示,隨着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與金融不斷融合,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邊界正在不斷拓展。通過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金融機構在評估借款人信用時,可以獲取更全面、豐富的數據支持,進而構建出多維度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有效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
叢林表示,在銀行端,疏通信息傳遞和資金傳導的堵點與卡點意義重大。“我們期望那些依法合規經營、有真實融資需求且信用狀況良好的小微企業,都能通過這個機制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叢林說。
從信貸風控的角度來看,部分銀行之所以不願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主要是因爲小微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資產進行抵押或擔保,很難獲得充分的信貸服務。一旦出現貸後資金風險,基層信貸人員也將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使得不敢貸的問題依然存在。
爲調動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積極性,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關於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工作的通知》,將盡職免責的適用對象擴大至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和農戶等重點領域貸款。金融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制度的細化,解決了基層信貸人員在開展中小微企業授信業務時的顧慮,有助於充分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應進一步探索普惠信貸各環節盡職情形的基本認定標準,通過明確盡職免責的邊界問題,將盡職免責、容錯糾錯等原則落到實處,從而提升基層銀行和客戶經理“敢貸、能貸、願貸”的積極性,推動普惠信貸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